聽到排頭兵這三個字,政委趙剛立刻緊張起來。
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所謂領頭雁,帶頭人。
排頭兵就是在隊伍前面衝鋒陷陣,開啟局面,掃清障礙,率先提供前進路標的“先行者”。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炮灰。
一般這種職責,都是讓新兵蛋子去擔任的,至於老兵,那都是衝在最後面。
畢竟,相比較與上了戰場連槍都拿不穩的新兵,明顯老兵的命更加金貴一點。
這在各個連隊,也都是預設的規矩。
可顧明聽到了這話,卻是一點兒也不虛,挺著身子應了一聲‘是’,便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團長,政委,直接發起衝鋒的話,咱們雖然有火力壓制,但只是憑空消耗子彈,並不能造成有效的擊殺。”
“我認為,要想奪取鬼子的山頭,其重點是在與距離。”
“距離?”趙剛聽到了這兩個字,眼前突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於是點了點頭:“你繼續說。”
顧明繼續說道:“我們只需要採用掘壕漸近的作戰方式,縮短我軍衝鋒的距離……”
顧明話未說完,李雲龍便哼了一聲,不屑道:“你當鬼子是瞎的不成,咱們挖個三十米過去,就到人家擲彈筒的打擊範圍了。”
“咱打不到鬼子,可鬼子打得到咱啊,到時候咱獨立團戰士就是靶子,這群鬼子不簡單,八成是受過訓練的,那準頭好啊,比咱可好多了。”
“這居高臨下的,到時擲彈筒跟手榴彈全甩到咱戰壕裡了,還打個屁啊。”
“這不是找死嗎?”
“這哪裡是打仗啊,這是再給自個人挖墳!”
李雲龍一開始數落人,嘴上就停不下來了。
顧明幾乎沒有插嘴的份兒,只能被動捱罵。
趙剛見顧明還有話說,這李雲龍又數落個不停,於是對李雲龍一瞪眼:“你有完沒完,剛才是你讓人家說的,你得讓人把話說完啊!”
“行行行。”李雲龍擺了擺手,終於是不再數落顧明。
但他卻認定,顧明在作戰指揮這方面不行,於是抱著雙手,好整以暇地聽顧明接下來要怎麼說。
顧明卻是不慌不急。
李雲龍說的十分正確,硬著頭皮採用掘壕漸近的做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絕對是死路一條。
可身為一名來自現代的人,顧明自然是有不同的見解。
他提出的這個戰術,其實是抗美援朝時期,因為志願軍與美軍的裝備差距太大,為逼迫對方使用肉搏戰,而採用的一種戰術。
志願軍隊伍,必須要冒著炮火,才能向前挖掘戰壕,以犧牲大量生命為代價。
一道戰壕,一道戰壕向前鋪進,力求縮短衝鋒距離。
直到距離差不多了,往陣地前打上一排手榴彈,乘著手榴彈的煙霧,向對方發起衝鋒。
到時候,美軍的大口徑火炮、坦克轟炸機什麼的,都不起作用,他們只能被迫與我軍玩換命的打法。
但是這個戰術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就像李雲龍說的那樣。
一旦太過於靠近地方的陣地,勢必會被敵軍的手榴彈,炮彈所攻擊到。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土木作業。
即使小鬼子的香瓜手雷與擲彈筒的威力,遠遠比不上美軍的卵行破片手雷殺傷力大,但冒著對方這樣的炮火打擊,採用這個打法,也絕對是送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