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七十八、夫子的欣賞

此事,直接導致幽居宮廷的相王十分不滿。

長樂公主是相王的親妹妹,也姓離,本就同情父系親族,是相王盡全力拉攏的物件。

而歐陽良翰出身儒門書院,天然的保守清流一派。

嗯暫且拋開長樂公主持寵驕橫、逾越法制的事實不談,嗯,有衛氏女皇在前面做表率,大周公主等女性貴族驕縱傲慢些怎麼了?

他應該屁股坐在離氏與乾統這邊才對,結果刀刃向內,連自己人都捅?

把要拉攏的重要盟友推往死敵衛氏,只管對錯,不管屁股?

哪裡冒出的只會明辨是非的傻子?

相王那邊頗為生氣,當時傳來的意思是,任由歐陽良翰自身自滅,讓他們這些保離老臣不要管,死在獄中就算了,順便還益於長樂公主消氣,讓這件事早點過去。

然而,歐陽良翰畢竟是白鹿洞書院出身,又是在南北士林人緣極好的醇儒謝旬高徒。

於是,當時包括沈希聲在內的幾位白鹿洞出身的老臣們,默契的上書試了試,再聯合沸騰的洛陽士林清議……最後竟是撈出了人來。

不過,歐陽良翰卻也被女皇陛下隨手打發去了偏遠的江州,做了個芝麻縣令。

雖然他獲得了世人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名。

但也得罪了相王與長樂公主那邊,朝中的保離派大臣們,大多數達成共識,不敢再幫,暫不多管。

後來,也只有謝旬還在關心這位愛徒,時常引薦。

不過他也不敢再奢求太多,愛徒平安即可,就當是去地方歷練、抹平稜角,對於此前沈希聲等好友的援手十分感激……

那一次風波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狄夫子並沒有太多過問,當時他仍在忙一件更為重要之事。

所以這些都是沈希聲等幾位大臣在奔走。

不過,狄夫子對此也是預設同意態度。

除了維護御史敢言直諫的清流傳統外,

他其實想瞧一瞧,女皇陛下的態度,是否轉變。

自從女皇陛下臨朝,奪取兒子皇位,以威制天下,啟用孃家衛氏、狠辣酷吏與陰陽家練氣士,大力清洗朝堂,改乾為周之後。

“河清海晏”了太久,狄夫子已經好久沒有見到這麼勇敢無畏的年輕人了。

竟敢提前備棺,冒犯聖顏,頂撞公主,指桑罵槐,把這母女倆一塊兒罵。

既然衛氏欲利用歐陽良翰攻擊長樂公主,往保離派大臣們身上潑汙水。

那他也借歐陽良翰之事,來個投石問路。

狄夫子要瞧瞧,眼下坐穩朝堂多年、自覺法統已經穩固的女皇殿下,是否開始重視起身前身後名了,考慮所謂的“千古聖名”。

好大喜功的帝王,大多是愛惜羽翼,哪怕明面上的。

最後的結果是,在天下士林的沸騰、與洛陽城民意的廣泛同情下,女皇陛下雖大怒,卻最終壓住了殺心,

後來,反而還利用長樂公主主動提出不殺、不給他名垂青史機會的理由,順驢下坡,未殺歐陽良翰,

並且還名義上給了他升官,驅出了京城。

看來陛下終究是已年邁,開始意識到某些身後事與身後名了。

而此前所做的種種冷血之事,也開始在盡力粉飾,

近些年來,對太平盛世的廣為歌頌,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