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河拉了拉李承德的衣袖,示意他沒必要把話說得那麼絕,稍加提醒便可,可在這件事情上,李承德很有原則的沒有妥協半分。
會議一時陷入了停滯,還是季昭率先打破了沉寂,迴歸主題,李承德便把今早八百里加急的密報拿了出來。
一時會議廳便如炸了鍋般,有幾位大臣甚至不顧儀態站起身來將元啟罵了個狗血淋頭,不愧是言官出身,嘴皮子果然利索,李星河心想。
不過大多數的臣子在接受到這一訊息之後,還是很冷靜客觀的分析了起來,
“簡直是欺人太甚,恐怕從壽宴之時便是他們陰謀的開始,刺客一事與他們脫不了干係。先帝殯天不過短短几日,便大兵壓境,根本就是早有預謀。”
前因後果一聯絡都知道這事是元啟搞得鬼,所以李星河早在宴會結束之前便讓邢撫之將使臣那一行人壓入了大牢,只是那裴邵卻不見了蹤影。
李承德輕拍了一下案桌,嘈雜的會議廳這才安靜下來,李承德清了清嗓子說道,
“裘將軍被困平陽已有數日之久,不知眾卿可有哪些建議。”
現在不是追究刺客的事情,而是要如何解決邊疆一事,是和是打今日便要商量出個結果來,否則只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大廳內一時寂靜如斯,誰都沒有先接過這個話茬,,戰爭一事關乎國本,誰敢輕易置喙,倒是季昭先起了個頭,沉聲道,
“元啟一向狼子野心若是我天瀾求和,元啟必會得小人之志,提出各種不合理的條約,所以臣,主戰。”
以季昭為首的臣子們紛紛附和,連李承德也贊同的點了點頭,他剛剛即位,正是需要一場勝仗來穩固帝位。
元啟此舉擺明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藉著新帝即位朝政不穩之際發動戰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時蕭涪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說道,
“眼下我天瀾朝政不穩,就連陛下的登基大典都未曾舉行,如若此時應戰我天瀾恐會處於弱勢。不是不打而是時機未到,望陛下三思。”
各有各的考量,各有各的主張,可最後拍板的還是端坐於主位的李承德。
“那蕭大人的意思便是要不顧平陽城中數萬人的性命,讓他們自生自滅嗎?”一大臣有些激動的問道。
“若是我們率先求和,說不定能保下那一城人的性命。”一大臣回道。
無非是求和還是主戰的問題,李星河細細將眾人的觀點整合了一下,這才斟酌著用詞開口道,
“正如季大人所說元啟此番籌謀已久,貿然求和只會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況且我們想求和恐怕人家還不會答應。我天瀾雖建國不過十數年之久,可遵守祖訓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既然他們已經下了戰書,那我們接下便是。”
李星河看著眾人的反應,見沒有人提出反對,這才鬆了口氣,繼續說道,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將士離家萬里為國戍守邊疆,若我們決定放棄他們,豈不是會寒了整個天瀾將士的心嗎?本宮承認做大事者應當不拘小節,可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應該拿整座城池人的性命來冒險。”
“長公主殿下可有想過如若這場戰事輸了,我天瀾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