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方女官

愉貴人匍匐跪在皇后身前,語帶哭聲:“娘娘,臣妾知錯了,請娘娘饒臣妾這回,臣妾定不敢再犯了!”

皇后沒有說話,也沒有看愉貴人。

皇后沒有開口允她起身,愉貴人便只得繼續跪著。

儘管膝蓋疼痛難耐,腿腳也俱都麻腫,愉貴人仍恭恭敬敬地跪著。

梳頭宮女鎮定自若地為皇后卸著釵環。

先前自作主張進殿回稟愉貴人長跪不起,這會兒又引著愉貴人進殿的方姓女官見狀,心下不由暗暗稱奇。

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梳頭宮女,竟這般沉得住氣!

現下最受寵的貴人正狼狽地跪地告罪,這小宮女卻彷彿看不見、聽不到一般,面不改色,手上也沒有出半點兒岔子。

感慨之餘,方女官不禁愈發惱恨自己今日不該貿然行事。

倘若中宮一個微不足道的梳頭宮女尚且如此沉得住氣,那麼皇后娘娘該有何等胸襟氣魄?

便是皇后事後責罰她,也是她自討苦吃……

想她熬了半輩子,尤在此處提心吊膽,看年輕的主子娘娘們鬥法,而和她相熟的小姐妹們,或是出宮嫁了人,享著兒女福分,或是在壽康宮裡服侍簡太后誦經禮佛,除了照看二皇子時需格外當心,平日裡再清閒不過!

至於她是怎麼來的中宮……

每年開春,後宮都會有差事、人員變動,她正是今年新進中宮的。

她本是壽康宮的女官,陪著簡太后經歷了前朝的仁慧太子薨逝、三王奪嫡、馬氏謀逆、徐妃下毒等驚心動魄的大事,因行事穩當被簡太后注意到,已在簡太后身邊服侍了二十餘年。

至於簡太后為何會撥她進中宮當差……

則是因為如今朝野皆知的一件不甚光彩的事:帝后失和。

簡太后乃是先帝之後、天子嫡母,亦是皇后正經的婆母,再者天子家事即國事,帝后失和危及江山社稷,於情於理,簡太后都應名正言順地面誡帝后。

可道理是一回事,實情又是一回事……

嫡母到底不是生母,帝后又都是極有本事的,便是再名正言順,簡太后也無力干預帝后行事,只能粉飾太平。

故而簡太后每回見了帝后,都如沒事人一般,彷彿壓根兒就不知曉帝后失和一事,直到女學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老臣們憂心三皇子進學,進言請太后約束皇后,如此簡太后才不好再裝聾作啞。

可她思忖再三,最後也不過是撥了兩名身邊的女官進中宮當差。

方女官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中宮當差,心中難免忿然……

女學一事何其離經叛道,耽擱三皇子開蒙又是何等大過……

皇后如此妄為,簡太后卻連訓誡她一二也不曾,不過是派了兩名女官。

區區兩名女官,怎能約束皇后?

世人多以為,簡太后如此行事大概是有私心的……

二皇子的生母是簡太后的孃家侄女,三皇子耽擱開蒙一事或許遺害無窮,唯獨對二皇子有百利而無一害。

方女官侍奉了簡太后多年,自然知曉簡太后絕非傳言中那等不堪之人。

簡太后注重禮法、克己奉公,她即便偏私二皇子,也絕不會罔顧嫡庶、干預朝政,更不會推波助瀾、耽擱三皇子開蒙!

若簡太后是會為自己謀劃的人……

那麼,仁慧太子便不會枉死!

若仁慧太子沒有死……

簡太后便不必活得這般謹小慎微,明明是媳婦有錯在先,她卻說不得、罰不得,撥女官提點媳婦,卻被世人揣測居心不良!

因此,方女官早已下定決心,定要在中宮有所作為……

儘管傳聞中的皇后極了不得,可她並不以為然。

在她看來,皇后不過是一個連夫君的心都栓不住的女子罷了……

只是,皇后對她和另一位從壽康宮來的女官客氣而疏離,她們已來了月餘,卻至今沒有正經差事。

沒有差事,也就說不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