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藤

御花園的那架紫藤花……

從潛邸移過來的紫藤花……

儘管今日回稟貴妃的這位女官在貴妃身邊當差的時間不長,可她是個有心的,因而對那架紫藤花的來歷也算略知一二。

能讓貴妃娘娘費心親自督促著從潛邸移進宮,那架紫藤花自然不是尋常花木。

須得從貴妃初進端王府說起。

如今的蕭貴妃雖然尊榮顯貴,可她剛進端王府之初,據說日子頗不好過。

那個時候,英王已被幽禁、宸王已出京就藩,寧王不僅出身低且是個當不起事的繡花枕頭,端王府的前景光明無限。

可先帝始終不曾把端王立為太子。

只要先帝健在,端王又不是太子,那麼,誰也無法斷定儲位之爭會不會再起波瀾。

先帝把宸王如太子般養大,宸王也長成了先帝期許的模樣,文韜武略,押陣打下了燕雲城,讓先帝夙願得償,百年後也能名正言順地加“武帝”之諡。

若不是徐氏族人作惡多端,先帝又和徐貴妃離了心,太子之位非宸王莫屬。

先帝暮年無心過問政事,醉心於煉丹修道,端王名為協理政事,實際上位比國君。

掌權者,最忌諱的就是臥榻之側猛虎酣睡。

可先帝對端王並無猜忌之心。

因此,很多人難以理解,先帝為什麼不把端王封為太子。

先帝暮年究竟是怎麼想的……

據說有個奉召為先帝煉丹的道士有回接受宴請時曾說起,先帝偶爾會對他們說起宸王舊事,先帝說,宸王是他最好的兒子。

最好的兒子……

這麼說來,似乎可以理解先帝為何始終沒有把端王封為太子……

所謂道士之言想來是謠傳而已,不足為據。

只是,先帝寵信徐貴妃十餘年,耗巨資建行宮、下江南,還兩度發起北征,將士死傷無數。

國庫缺銀子,九邊缺守將。

許多軍戶因收成不足繳納稅銀而棄屯田逃荒,甚至連江南富饒的水田也有因家中壯丁戰死、孤老婦孺無力耕種而荒蕪的。

彼時的大周,大約像農戶所謂“青黃不接”的時節,百年蓄力消耗殆,支援帝國運轉的銀錢、役夫卻不能短缺。

西有遼人,北有韃子。

休養生息四個字,說來簡單,做到卻不易。

先帝留給端王的,是褪去繁華外衣後窮兵黷武的盛世。

家國如此,朝中文官卻依舊麻木不仁,鑽營權術,拉幫站隊,黨同伐異。

簡言之,端王即位前並不輕鬆。

他沒有太子的名分,卻要行國君的權柄,有人臣服,令行禁止,可也有人不服,陽奉陰違,甚至挑釁、挖坑、使絆子。

他還要親自教養皇長子。

端王本就不是迷戀女色之人,在那樣的處境下,對府中的側妃們更加無暇理會。

所以,儘管蕭貴妃是一位才貌雙全、風華高潔的稀世佳人,可她進端王府也並沒有掀起什麼漣漪。

她入王府半年,除了初入府那晚,端王問了她幾句她祖父致仕後都做些什麼之類的話,就再也沒有見到端王。

那樣的處境,蕭芷本人或許不在意,可她身後的蕭氏族人在意。

女子爭寵有很多種方法,蕭芷是高門貴女,爭寵也是雅緻的。

她用的法子是種花。

那年春日,端王府蕭側妃院裡院外花團錦簇,端王便注意到了在紫藤花架前賞花的蕭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