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三章 試問

邵承志去白鹿書院求學,求的是什麼?

容鈺猜不透。

因為,兩輩子她和邵承志的交往都很有限,儘管她現今是邵家媳婦、邵承志的三嬸,可她印象裡的邵承志,仍是那個身子孱弱、面色蒼白的幼童,緊緊地跟在衛氏或申氏夫人身邊,好奇地打量她……

那是十餘年前,她初嫁入邵府時的情景。

時光倥傯,邵承志如今已是弱冠之齡。

現今唯一的,國公爺。

她對他的性情和成長一無所知,甚至不知曉他的模樣,又如何猜得透,他是怎麼想的、求的是什麼?

田莊小道遠不及京都城裡的御街平整,可由於駕車人的技巧好,故而如同從燕雲城回京時一般,容鈺並不覺得顛簸不平,她想了一會兒邵承志求學一事,又想到探花郎容遲……

雖然容遲的科考之路比邵承志要順利、光耀些,可他也是個不省心的……

高中進士後,容遲既沒有留京、入翰林,也沒有外放、做地方官。

彼時,他南下杭州,投靠杭州知府殷舟,給殷舟做起了幕僚。

這樁差事雖不是正經差事,可小沈氏和容鈺都並未勸阻。

乃是因為殷舟之父殷皓與張太傅是同年進士、翰林故交。

在翰林院時,二甲庶吉士殷皓遠不及狀元郎張慎獨矚目,後來殷皓外放出京,餘生輾轉數地任職,張太傅則青雲直上,入主內閣、推行新法,他們自己大概也不曾想到,二人會再有交集。

可先帝即位後,張太傅致仕回蜀,殷皓彼時恰在蜀地任職,故友敘舊,由是生出暮年之交。

至於張太傅為何命容遲跟在殷舟身邊歷練……

大概是因為,官場詭譎,容遲愚鈍耿直,殷知府則有八面玲瓏、滴水不漏之名,容遲跟在殷知府身邊,正可取長補短,學學人情世故。

張太傅對容遲,用心若斯。

後來,張太傅逝世後,容遲辭了殷舟,前往蜀地,在張太傅的墳塋邊結廬而居,守孝三年。

去歲冬,容遲守孝期滿,容鈺去信問他,是打算繼續跟著殷舟歷練,還是打算入朝為官,若打算入朝為官,是想留任京中還是想外放,又兼,他年歲已足,可曾想過終身大事等等。

今年啟程回京前,容鈺才收到容遲的回信,回信寥寥,終身大事隻字未提,至於前程,容遲說,張太傅教了他很多經世濟民的大道,殷知府亦是士子楷模,可他這一生,直到去了蜀地鄉間,才接觸到百姓、看到民生……

才讀懂那句,哀民生之多艱……

所以,他決定,為民進言,做訟師……

容鈺蹙了蹙眉。

容遲的本意固然好。

可訟師,素有“好刑名,操兩可之詭辯”的惡名……

邵府的馬車駛向田莊時,宣政殿里正進行著一次不一般的大朝會。

因為,今日的大朝會,皇后也在場。

太祖皇帝聖訓,女子與內官不得干政。

皇后神色自若地站在宣政殿裡。

滿殿鴉雀無聲,就連言官也無一進言申駁。

群臣都有些怔愣。

皇后身穿金線繡鸞鳳流光錦曳地裙,宮髻上簪著三鳳銜鑽鳳冠,略施薄粉。

美衣華飾、胭脂粉黛,都不及她的絕代容光。

絕大多數朝臣都是頭一回得見皇后真容。

傳聞皇后有傾城之貌,氣度雅逸高潔宛如仙人,對於這傳聞,那些朝臣原本多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認為流言不可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