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遙不清楚,孫家小公子是怎麼變成皇商北沈的養子的。
至於此番小公子回湖州的目的……
容遙也不太清楚,但是很顯然,他不是回來認親的。
明面上的說法是,皇商北沈幾乎壟斷內務府的採買,這次小沈少爺來湖州,乃是親自擇選絲綢的。
今年恰逢皇帝三十整壽,宮裡原就重視非常,更了不得的是,在皇帝向蕭太后問安時,蕭太后親自問起皇帝壽宴預備怎麼辦、在哪裡辦云云。
蕭太后這麼一問,不僅是宮裡,就是滿朝文武也格外重視起了這次壽宴。
因為,在蕭太后此問之前,她和皇帝已有八年沒有說過話了。
八年前,吳王奉太后懿旨入京覲見,在蕭太后為迎接吳王入京而辦的宴席上,吳王特意向蕭太后和皇帝獻禮,然而那些禮品卻全部出了岔子,例如人參盒裡有蠕蟲,絲綢都已勾破了。
尤其曾得過蕭太后稱讚的荊郡特產蓮子,更是沾著斑斑血跡。
禮盒開啟後群臣譁然,吳王更是嚇得兩股顫顫,連求饒的話也說不囫圇,哆哆嗦嗦、涕淚交流地告著罪。
蕭太后一句開脫的話也沒有替吳王說,而是請皇帝處置。
皇帝便以“大不敬”的罪名把吳王杖斃在蕭太后的寢殿前。
據說,禁衛行刑時,皇帝還笑著對蕭太后說了句,“下回,母后不能只找聽話的,還須找個有本事的。”
自那以後,蕭太后就沒有與皇帝說過話了。
沒了管束的皇帝更是我行我素,依舊不上朝。
期間群臣倒是沒有放棄努力,只是歷朝歷代的臣子們制約皇帝的那些手段,到了當今皇帝這裡全然無用。
言官進諫自不必說,就是困擾了無數皇帝的戶部財權,也對皇帝沒有影響。
向別人要銀子很不容易,即便是皇帝向戶部要銀子。
這邊群臣還在臆想著和皇帝談判的條件,那邊,皇帝已直接派人去贛郡開了幾個新銀礦,定為天子私礦。
皇帝固然也要銀子,可這天下,又不是隻有戶部有銀子……
不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麼?
群臣瞠目結舌,無話可說。
規則,只能約束遵守規則的人。
皇帝顯然不是個遵守規則的人。
群臣很苦惱。
所以當蕭太后透露出有意參加萬壽宴的意思後,群臣都很振奮。
這回,蕭太后是打算勸諫皇帝呢?還是歷時八年後,她終於找到了那個既聽話又有本事的人呢?
群臣在心裡捋了一遍宗室子弟,覺得後者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