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奶奶走進蒸蟹釀橙的蒸鍋,找了一塊抹布包著手把蒸鍋拿起來,走進感受了一下里面的溫度,又把蒸鍋的蓋掀開看了看鍋裡的蟹釀橙,雖然看不出什麼但她還是忍不住感嘆。
“這孩子,瞎弄什麼呢,這也能叫燜,要是大家都照這個燜法多浪費呀。”
江楓並不知道燜飯大師江奶奶對他這種燜法的吐槽,端著大蔥烙餅去了擺放著桌椅的大堂。
端著菜從遠處走去,江楓隔著一段距離看大堂,居然覺著這個場景有些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裡看到過一樣。
是在李明一的記憶裡!
獲得拔絲山藥的那個年夜飯的記憶,李家年夜飯吃飯的大堂和這個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少了一張桌子周圍的景變了一些其它的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江楓在記憶中看到的年夜飯是晚上,天已經黑了點著燈光線很暗,大堂裡燈火通明每個人都是言笑晏晏,外面卻是漆黑一片冷清異常。
江楓不知道的是,現在的這個大堂就是他之前在記憶中看見的那個。
當年李明一和江慧琴回國,見李宅破敗的厲害就在原宅的基礎上推了重建,將大多數耳房,雜物房和下人房全都棄之不要,大大縮減了李宅的佔地面積,卻獨獨留下了這一處沒有推倒重建。
這是李家的宴廳。
對於李明一而言,這間屋子是有特殊意義的。
大姐的婚宴,二姐婚宴,自己的婚宴,甚至奶奶的壽宴和每年的年夜飯的宴席都是在這裡舉辦宴席的,一年又一年,這裡承載了李明一和江慧琴太多的記憶與歡笑,或真或假,或真情或假意。即使對於當年的李明一而言曾經在這裡給他留下過美好回憶的人大多都已不在人世,他也捨不得讓這裡消失。
所以他選擇了請工匠將這裡修復,將桌椅全都收進了庫房。
他希望有一天,這裡能像曾經那樣熱鬧非凡,即使他無緣親眼再見。
“小時候我家年夜飯都是在那個飯廳裡吃的。”李教授坐在客廳裡和兩位老爺子嘮起了家常,“那時候我媽和我哥還在,我們家就4個人,在那麼大的飯廳吃飯又是大晚上的我總覺得陰森森的。”
“要是現在我爸還在,看見飯廳這麼熱鬧,應該會很高興吧。”李教授感嘆道。
“姑父肯定會高興的,他最喜歡熱鬧了。”江衛明笑眯眯地道。
……
江楓把烙餅端上了桌就跑到外面去拿外賣了,外賣小哥騎著江楓熟悉的小藍車在外面外面等著。一個大紙袋裡裝著三份月餅,月餅還熱乎著,簡陋的包裝與它禮盒裝的價格十分不符。
江楓拿著月餅進去,迎面撞上了正在吃提子的王秀蓮同志。
“媽,你幫我把這些月餅裝下盤放到桌上去,我廚房還有菜,記得留一個鮮肉月餅給夏夏。”江楓將月餅遞給王秀蓮同志。
“知道了。”王秀蓮結果月餅,順手從袋子裡拿出一個塞進了嘴裡。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非常順暢。
江楓回到了廚房裡,發現自己蒸鍋那邊的火已經被江奶奶調成中火了。
驚得江楓連忙把火調小。
“奶奶,你怎麼調成中火了?”
“調成中火怎麼了,你不是要燜嗎?”江奶奶將鍋裡的烙餅翻了個面,關火。
真正的省柴強者,即使是燃氣灶,即使是烙餅,也能用燜的方法把最後一步完成。
“啊?”江楓愣住了。
“燜不就是這樣嗎,省柴,最後才關火。”江奶奶一臉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