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開了一小道縫隙,門外潰兵蜂擁而入,被守門賊兵帶到城牆後。只見那些流賊面容呆滯,語無倫次,雙目流露出深深的恐懼。
“我一輩子都沒見到如此可怕的陣仗,啊!那短槍飛過來了!快逃命啊!”跪在金衡腳前的一個流賊精神已近崩潰,突然起身大喊大叫起來,周圍流賊趕忙將他拉住,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撫下來。
金衡沉著臉,看著眼前那發瘋的流賊,暗暗說了句“廢了!”,那流賊的精氣神早就被嚇飛,雙眼空洞呆滯,嘴上哈喇子流了一地不自知,褲襠處傳來一陣惡臭,顯然是大小便失禁造成的。
“我金家軍自成立以來,什麼時候受過這窩囊氣?現在倒好,被區區千餘人馬殺成這幅德行!難倒天要亡我金家軍麼?”金衡怒極之下,一拳狠狠砸在垛口處,揚起一片碎石。
“將軍,我們守在這裡吧,只要不出去,他們也不能拿我們怎麼樣?我看那什麼精衛營也沒有攻城器械,只要城門一關,利用居高臨下之勢,若他們敢來攻城就可以用擂木滾石予以還擊,還有我們的八角弩也不是吃素的。”此時金衡身後躥出個眼泛精光,神態臃腫的胖子,名喚曹恩,是湄河鎮本地教書先生,只因士族把控的朝堂杜絕了自己的仕途,對整個大周王朝是時刻懷恨在心,在金衡還未就任湄河鎮時,便攜帶家眷十里外恭迎金衡到來主動投賊,由於他有些學識,為人也十分狠辣,非常對金衡胃口,就帶在身邊和錢秉一樣當起了狗頭軍師。
金衡聞言點點頭,目前自己的人已經被門外精衛營嚇破了膽,再派遣大軍前去必定損失更為慘重,當務之急就是緊守湄河鎮,對面目前確實沒什麼攻城器械,理應可以高枕無憂。
“誰再去勸降?”劉策決定再拖拖時間讓馮英他們加緊組裝,同時要麻痺下流賊讓他們相信自己只是誘敵之策,沒能力強攻城牆。
陳慶強先一步踏馬而出,道:“我去!”說完便一拍馬背,手握長矛向正前方城樓疾馳而去。
陳慶跑到城門前,一拉馬韁,胯下戰馬頓時前足離地騰起,隨後穩穩的落地,看的城樓上方流賊暗自讚歎馬術真好,殊不知由於視線距離緣故,流賊們並沒有注意到他腳下雙馬鐙……
陳慶手持長矛指向城頭大喊:“賊軍可敢再戰?若不敢速速開啟城門受降,可饒爾等一命!”
城牆上的金衡臉部因氣憤而不住抖動,流賊聞此言更是嚇的只敢縮在垛牆邊。
“賊軍可敢再戰?”陳慶又一聲大吼,聲音城樓之上回蕩,流賊大軍竟是鴉雀無聲。
“哼!好狂妄!”金衡知道現在氣勢不能被壓下去,頓時大喝道:“放箭!”
數百流賊弓箭手手忙腳亂的抽出箭枝,由於緊張,弓沒開滿圓就向陳慶射去,陳慶雙手持矛來回揮舞,打落一地的箭矢,趁個空隙撥轉馬頭向本陣馳去。
等陳慶回到本陣,身上掛滿了十幾支羽箭,但由於射速不足,都卡在鐵甲縫隙,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辛苦了!”劉策拍拍陳慶肩膀,順勢幫他抖落掛在身上箭枝。
“哈哈!流賊那半吊子射術比韓鋒兄弟差遠了!”陳慶大笑道,也引起周圍幾個將領一起笑罵。
……
金衡看著遠去的陳慶,心中更加確定眼前這些人沒有攻城器械,只是想誘敵出城分批消耗自己兵力而已,於是立刻下令:“全軍聽令!死守城鎮,不可出城!違令者!斬!”
……
劉策望著遠處城樓,又看了看天上太陽,估算著馮英他們應該已經組裝好東西,就等推過來一鼓作氣攻下湄河鎮……
正在思襯間,軍中後方傳來一陣整齊的吶喊聲,三座高近十米的攻城塔正在眾人合力推動下緩緩駛來,遠遠望去如同三座大山正在步步逼近……
“嘶,好傢伙,這玩意兒……”孫彪站在輔兵中看到這三具龐然大物,不由感到震撼,雖然目前不知道這東西有啥用,但能感覺到這次能否攻下湄河鎮,這些龐然大物就是關鍵……
攻城塔緩慢的駛過精衛營陣列前線,向湄河鎮的城牆行去。封愁年、楊開山、楊又懷三旗士兵立刻跟在後面隨著攻城塔一起移動……
“不妙!”金衡看到這三臺龐然大物,一股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如果讓它們靠近城牆,那一切都完了……
“八角弩!趕緊裝填,千萬不要讓他們抵進城牆!弓箭手!準備!”金衡面帶驚懼的大聲下令,周圍頓時亂做一團,好幾個流賊被擠下城牆活活摔死摔殘。
“砰!”一聲巨響,一架八角弩在攻城塔行進到三百米遠距離時,操弩手忍不住恐懼,一腳踩下了扳機,精鐵打製的弩箭伴隨破空聲呼嘯而去,由於距離過遠,弩箭飄忽了一陣便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混賬東西!誰射的!”金衡氣的暴跳如雷,要知道這八角弩裝填十分不易,如此浪費一箭又要費時費力重新拉開弩弦,固定扳機,然後再裝填弩箭。
那操弩的流賊嚇得渾身發抖,不敢應聲,只得在周圍五六人幫助下將弩弦用力扣在扳機上,再校準目標把弩箭搭在箭槽內……
“二百五十步!”流賊目測兵大聲報出了攻城塔和城牆距離……
“砰!砰!”兩聲巨響,竟是兩架八角弩操弩手同時頂不壓力,踩下了扳機。兩支粗長的弩箭再次劃破天際射了出去,但聞“咚!咚!”兩聲巨響,弩箭分別釘在了一座攻城塔下方的擋箭板上,深深的扎穿擋板,其中一名推塔的漢子當場被弩箭衝力掀飛,暈死過去,嚇得那些勞工差點崩潰。
“繼續推進,不要停!”楊開山大吼一聲,原本已經快停止的攻城塔再次動了起來。
“一百五十步,注意隱蔽,小心流賊弓箭手!”楊又懷命令下達後率先跳入了攻城塔內,只見塔內四節竹梯經過改良後,斜放固定在攻城塔內分成五段的平臺邊緣,方便將士攀登上去,塔內木材全是清一色硬木結構,用粗大的麻繩或細長的鐵條拼裝固定,躲在內中絕對安全,但一次只能容納四十人,好在攻城塔高度和寬度足夠,倒也不怕箭矢傾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