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汽車研發中心。
“有了MLB平臺的開發經驗,我們的MQB平臺的開發很順利。”沃爾夫岡彼得開口:“目前,車身整體模組都已經開發完畢,除了……”
“除了什麼?”
“變速箱。”邢富強在一旁開口:“在縱置平臺上,我們已經有了6AT變速箱,屬於目前的高階變速箱,就連賓士都很喜歡,引進了我們這款變速箱的技術專利,但是,它太長了,沒法佈置到橫置平臺上。”
進入轎車,可以看到駕駛位和副駕駛中間有個凸起,上面是換擋手柄和扶手,下面是啥?
如果是縱置發動機的轎車,那下面就是變速箱!縱置的變速箱很長,會伸到駕駛艙來,就像是躺倒的暖水壺,不過剛好在主副駕駛中間,不會有太大問題。
橫置的呢?
橫置的變速箱,最好是個扁圓柱體,類似於水盆那種,這樣才方便安裝到發動機艙裡。
所以,現有的6AT是不能用的!
“愛信倒是有一款橫置的4AT變速箱,但是,愛信把控著所有專利,也不肯授權,我們只能採購成品,這樣對我們今後的發展不利。”彼得繼續說道:“秦總,您有什麼辦法來解決嗎?”
“嗯,這是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秦鋒說道:“我們換一條技術路線,可以讓客戶更省油,換擋速度更快。”
“CVT嗎?我們認為,靠鋼帶傳遞動力,不適合我們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扭矩太大,很容易把鋼帶崩開……”
在自動擋中,AT變速箱被認為是最成熟的,前面有液力變矩器緩衝,後面有行星齒輪組切換檔位,不過,也有其他構成。
CVT就是其中一種,無級變速,它的核心就是兩個錐形輪和在兩個錐形輪之間的傳送帶,摩托車上是皮帶,汽車上是鋼帶。
透過鋼帶的滑動,來得到兩邊錐形輪上不同的傳動比,從而改變檔位,結構相當簡單,但是,如果動力太大,鋼帶就會崩斷!
對於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動力澎湃,扭矩強悍,很容易崩掉鋼帶。
“不,不,雙離合。”
說起雙離合來,總有一些老司機嗤之以鼻,買車堅決不買雙離合,只有AT才是王道云云。
實際上,雙離合誕生的時間可不晚!
雖然大眾鼓吹是他們打造的雙離合,但是實際上,早在1939年,法國工程師阿道夫凱格雷斯就提出來了雙離合變速箱的概念,可惜,這他沒有能造出來。
進入七八十年代,雙離合變速箱才進入了汽車工程師的視野,而且,將這種變速箱首先搭載到了賽車上。
1986年,保時捷962C勒芒賽車靠著雙離合變速箱超快的換擋速度和動力損失,獲得了義大利蒙扎1000公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
第二年,奧迪Sport Quattro S1靠著六檔雙離合贏得了派克峰國際爬山賽冠軍。
這樣,雙離合的名聲才算是正式打響,不過,高昂的成本加上還並不成熟的換擋程式,讓它只能成為小眾產品,現在,亞洲汽車研發中心的MQB平臺,是可以大量投產的民用車,在民用車上安裝雙離合變速箱?
彼得有些擔憂。
“秦總,啥是雙離合?”邢富強則是不懂就問。
“內部有兩套變速機構,簡單來說,可以認為是兩個變速箱的組合體。”秦鋒介紹:“其中一根軸傳輸奇數檔位,比如一三五七,另一根軸傳輸偶數檔位,比如二四六加倒擋。”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換擋速度快,比如說,在提速階段,起步用一檔,另一根軸就切換到二檔備用,只要離合器動一下,檔位就換好了,另一邊的檔位則從一檔換到三檔。”
要比換擋速度,任何變速箱都比不上雙離合,這是天生的優勢!而在雙離合中,乾式的又比溼式的換擋速度更快!
“如果剛剛加速,突然前面出現情況,又需要減速呢?”
邢富強果然會動腦子,很快就提出來了雙離合需要面臨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所以,我們的換擋程式,也不要除錯得太激進。”秦鋒說道:“如果司機突然鬆開油門,那另一根軸上的檔位也有時間調整下來,只要程式足夠最佳化,就不會有太大的頓挫。”
雙離合靠的是兩個離合器迅速切換來改變傳動比,沒法像老司機那樣用半聯動,也沒有AT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所以,如果換擋程式有問題,就可能會出現頓挫。
主要問題就集中在加減速突然變換上。
本來是加速過程,這邊二擋,另一邊已經放到三擋上了,結果,又需要減檔,得換成一檔。等到切換到一檔,準備減速了,司機又是一腳油門,打算提速!
這樣變速箱可能會手忙腳亂。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換擋慢一些啊!
不用說雙離合了,AT變速箱也容易頓挫,比如說愛信第一代的6AT變速箱,頓挫是出了名了,到了第三代才好轉。
反正又不是飆車,換擋慢一些,用換擋速度換平順,完全值得,再怎麼慢,肯定也比AT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