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九十一章 航母改散貨船,改上癮了?

涅瓦河的河水在緩緩地流淌著,就在河流的一個向東南方向凸起的彎口處,聳立著兩家造船企業。

其中,西北方向的是波羅的海造船廠,它成立於1856年,當時由商人馬特維卡爾和工程師馬克馬克菲爾松合作建成的,幾經變革,從私有的股份公司到國有公司,再到了92年,終於重新成為了股份制公司。

東南方向的是海軍部造船廠,在1704年由彼得大帝下令建立,也是聖彼得堡的第一家企業,資歷老,規模大,在蘇聯時代,還能建造鈦合金潛艇。

不過,由於沒有私有化改革,所以處境艱難,好在背靠海軍,一旦有什麼軍艦的建造任務,哪怕就算是出口型的,也會撈到訂單,也算是勉強能湊合著過日子。

站在波羅的海造船廠的船臺上,秦鋒看著這裡的場景,感慨萬千。

無數的吊機林立,無數的船臺和大型船塢在風中發出嗚咽,似乎是在訴說曾經的輝煌。

現在嘛,只有一個船臺還在建造船隻,那艘船隻的體態臃腫,看上去應該是一艘油輪。

“當年,西方人來評估,我們波羅的海造船廠的估值足足有一百五十億美元,但是後來,等到私有化的時候,西方的企業,最多隻肯出十億美元來購買我們的造船廠。”切梅佐夫說起這件事來,就是心情複雜。

“當時,你們估值二十億,我們還覺得低了,以至於對你們太平洋集團的態度非常不好,現在,大傢伙都明白了,你們東方人是我們真正的朋友,那些西方人,不過是想要來掠奪我們國家的財富的!”

蘇聯解體後,國家財富怎麼消失的?

就是透過這種手段消失的!

西方過來評估,估價都很高,這樣一來,國家的所有財產私有化,分給每一個人的財富都很多,但是,拿到手裡的只是一張票據,哪怕票據上寫著,每人可以分到十萬盧布,這筆錢能買到莫斯科郊區的一棟別墅,但是,那又如何?拿在手裡只是一張廢紙,得兌換了才行。

怎麼兌換?

那就得把工廠賣掉,這樣國家才有錢發出去,而曾經評估過價值的西方,都過來說當時看走眼了,評估高了!

十倍的差值,就意味著每人手裡的十萬盧布,就貶值到了一萬盧布。

要是真能拿到一萬盧布就好了!

西方人不買,工廠賣不出去,那人民手裡拿到的票據就成為了無法兌換的空頭支票。

於是,曾經的波羅的海造船廠的廠長,謝爾蓋切梅佐夫就站了出來,他來收購大家手裡的股票,但是,每張股票最多給大傢伙一千盧布,畢竟,他手裡的錢不多。

於是,謝爾蓋切梅佐夫就拿到了廠裡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票,成為了廠子的大股東,而曾經手裡十萬盧布的票據,最終只兌換到了一千盧布。

這就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

在蘇聯時代,盧布是堅挺的,很長時間都保持和美元接近一比一的匯率,但是,隨著大毛獨自過,經濟一團糟,瘋狂地印鈔票,盧布在用可怕的速度貶值著,之前能買一棟別墅的盧布,現在只能買一雙鞋!

雖然謝爾蓋切梅佐夫是這個過程的受益者,但是,對於西方這種巧取豪奪的手段,他還是非常痛恨的。

整個國家,到處都在發生這種變化,在私有化的過程中,鉅額的財富進入了少數人的口袋,這些人稱為了寡頭,而普通人,更加貧窮。

切梅佐夫是想要做一番事業的人,想要帶著波羅的海造船廠繼續發展壯大,帶著曾經手下的人幹活,發財致富談不上,至少不能餓肚子。

“曾經那個強大的國家消失了,你們還想要回去嗎?”

“如果能回去的話,誰不想?但是……回得去嗎?”切梅佐夫看了看船臺,說道:“好在我們造船廠接到了一艘油輪的建造訂單,現在還能湊合著過下去,對了,秦總,您想要和我們做什麼生意?”

如果太平洋集團能下訂單,在他們這裡建造貨船,那他們波羅的海造船廠就更容易發展下去了。

“是這樣的,我們太平洋集團……的朋友之前在二毛那裡採購過一艘散貨船,運營起來覺得不錯,所以,想著如果還有這種機會的話,就再買幾艘改造。”

切梅佐夫眼珠子轉了轉,看了一眼帶他來的莫洛德,然後說道:“最近,海軍剛剛退役了兩艘航母,你們是想要用航母來改散貨船嗎?”

那艘友誼號,可是大名鼎鼎,成功地戲耍了美國佬,讓他們成為全世界的笑話。

“如果有航母,自然是最好的,其他的船隻,排水量大,結實耐用的也行。”

排水量大,還要結實耐用,能承受頂部甲板大面積開口,那也就是航母了唄。

切梅佐夫點頭:“嗯,秦總,貴方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幫忙。”

等的就是這句話!

如果秦鋒直接去找北方艦隊,或者是去莫斯科找級別更高的官員,要求購買這兩艘航母,那對方肯定會認為這些航母是寶貝,到時候會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