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坐在上首,並沒有點名,也沒有針對誰。
而是跟所有諸王、貝勒、滿漢文武官員說的。
裡面的內容,也指的是臣子結成黨朋,違背君臣大義和臣子事君之道。
並指黨朋習氣至今未改,現在必須徹底消除。
但是,只要這一條御製一發。
便為四爺處理八爺黨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這就像是在所有人心中埋下一顆深水炸彈。
表面上只是波瀾微起,實則暗流洶湧。
一時間,不少官員都偷偷瞥了眼八爺一眼。
然而,八爺穿著一身朝服,面冠如玉,帶著溫潤的淺笑。
好像這只是一條普通的御製,與他毫無關係。
倒是與他一黨的官員們,後背冒起了冷汗。
尤其是九爺,拳頭裡都滲出了細微的汗。
這麼些年,他和八爺四處結了不少黨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可皇上只頒發這一條御製,就是為了打擊他們這股勢力的。
他就知道,此人城府極深,不可以常人度之。
剛登基的時候,給他安排差事。
又給八哥升官加爵,採取懷柔政策,安撫官員們。
這才登基不到一年,眼瞧著羽翼漸豐,就想到徹底剷除他們的勢力,發起進攻了。
此刻,九爺心中充滿了危機感和不服氣。
卻忘了他們從前,以及四爺登基後,都是怎麼從中攪和的。
四爺坐在上首,視線在八爺和九爺面上淡淡掃了一眼。
要不是皇考臨終前的囑託,恐怕他早就把他們一個個都打入宗人府了。
這一次,要是隻有言官諫言也就罷了。
可那麼多文武官員,也跟風彈劾皇后,事情就變得更加棘手起來。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老八和老九在背後謀劃的。
他頒發這一條御製,就是為了提前設防,更是警醒他們。
倘若他們還不知好歹,他便不會顧念什麼兄弟之情了!
緊接著,四爺又道:“大清建官分職,於翰林之選,尤為慎重,必人品端方,學問醇粹,始為無忝厥職。所以,今年揀選庶吉士,朕將親加考試。”
打從他還是個貝勒起,就知道科舉是個肥差。
這導致那些監考官,不以品學為重,而是看中銀子。
所以,他登基後新選的官員,那可是重中之重。
他們就像是他的根基,一定得慎重選擇。
斷不能是那種無用之人,那樣只會拖了大清的後腿。
“是,皇上英明。”一些官員們附和道。
只是心中卻痛了一把,看來今年撈不到什麼銀子了。
“另外,朕打算重設翻譯科,應試者以八旗士子為限,考滿文翻譯者,以滿文譯漢文,或以滿文作論,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士子均可參加。考蒙文翻譯者,只以蒙文譯滿文,只限蒙古人參加,分為鄉試、會試,均三年一次。”
翻譯科是清代科舉考試中特設的一個科目,專為八旗學習滿文、蒙文與漢文翻譯者而設。
只是順治的時候,停了又開,開了又停。
是以,四爺重新恢復了這個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