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在大年三十封筆前,召集了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商議這件事。
其實早在去永壽宮前,他的心裡就有了人選。
問了皇后後,他心中的主意一直沒變。
只是經過幾天的思考,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並且,為了不讓旁人認為皇后從中作梗。
他便拖到年關將至才公佈。
此刻,他坐在上首的髹金雕龍木椅上
龍袍上的五爪金龍,將本就霸氣的他顯得尊貴而威嚴。
他俯視著官員們,威嚴地道:“關於立儲一事,朕已經有了結果,想跟爾等商議一番。”
此話一出,一直催促四爺的官員們面露喜色。
而年羹堯卻心中一驚,急急忙忙上前道:“皇上,阿哥們還小,現在就立儲,會不會為之過早啊。”
“不如你說說,什麼時候立儲為好。”四爺淡淡道。
雖然他的語氣淡漠,卻給人一種“朕不說了,你來說吧”的意思。
年羹堯性子是魯莽,但他不傻。
聽出四爺話裡的犀利後,他訕訕地退下,能屈能伸地道:“皇上英明,您的決策一定是對的。我就是個奴才,哪裡懂這些。”
見狀,一些看不慣年羹堯的,向他投去一抹鄙夷的眼神。
見年羹堯服軟,四爺繼續道:“關於儲君,朕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人選。但為了不讓太子早早曝光,成為眾矢之的,朕打算把皇位繼承人寫下來,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私密立儲。”
一時間,文武官員譁然。
本來想要知道誰是儲君,也好提前抱大腿。
如今秘密立儲,那就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了。
合著他們等了那麼久,一點方向和目的都沒有。
於是,官員們一下子分成兩派。
一方面,是一些贊同的聲音。
“皇上,微臣以為,您這個法子特別的好。這樣國本已經確定,人心有歸系,不會發生動亂。”
“是啊,這樣一來,跟公開立太子沒什麼區別,但又因為沒有舉行正式的立儲儀式,大家都不知道是誰,避免了皇權過早的瓜分,以及結黨營私的局面。”
“皇上英明,屆時即便發現儲君不合適,就算隨時改換,對朝廷的影響也不大。”
“奴才也以為,這種立儲的方法好。這樣對儲君的選擇性強,既沒有嫡庶的限制,又有選君當選賢的意思,比隻立嫡長的制度要好,也比明立太子要好,能更好的保護將來的儲君。”
當然,還有一點,他們沒敢說。
那就是秘密立儲,皇帝和儲君之間,不會發生衝突。
皇子和百官都不知道是誰,沒有結黨的物件,更沒攻擊的目標。
不會產生過早結黨營私,皇室手足相殘的局面。
康熙帝和先太子,不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發生了衝突麼。
同時仍可令皇子、皇儲從政,不失滿洲的傳統。
而且,即便發現儲君不合適,重新再選擇的話,也不會因為官員過早輔佐儲君,導致朝廷損失慘重,阻力過大。
因為那個時候,儲君黨羽已經豐滿了。
而秘密立儲就不一樣,誰也不知道,想改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