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皇上處理朝政時,沉著冷靜,又很正常的樣子。
他都懷疑皇上是不是因為相思病,得了失心瘋!
次日清晨,到了四爺下罪己詔的日子。
他召王公大臣在坤寧宮祭祀。
一名女薩滿在坤寧宮跳大神。
這是大清朝的一種活動。
清朝的百姓認為天災人禍,是上天給天下百姓的懲罰。
所以,就以跳大神來求得上天的保佑。
除了有女薩滿跳大神,還有一群喇嘛坐在坤寧宮誦經,給災區中的災民們祈福。
四爺則面對諸位先祖的牌位,跪在最前面的蒲團上。
王公大臣們,排列整齊的在他身後跪了兩排。
等到女薩滿跳完大神後,他便下了一道“罪己詔”。
“罪己詔”是古代獨有的政治現象。
“罪己”,就是帝王責怪、自省自己的“口諭”。
與“詔”字並用,就成了詔告天下的一種文書。
因為在這封建迷信的古代,老百姓認為天災人禍,可能是上天對他們皇帝陛下的治理不滿意。
所以,古往今來,不少帝王在出現重大災難時,都會下罪己詔。
歷史上下罪己詔的皇帝,漢朝有十五位。
三國三位、唐朝八位。
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
就連清朝,在四爺前的順治帝和康熙帝,都曾在重大災難時下罪己詔。
他們身為帝王,卻要當著老百姓的面承認錯誤,純屬無奈之舉。
一些心氣高的,為了敷衍老百姓,意思意思地認個錯。
當然,也有一些明君比較誠心。
畢竟,天子愛民如子,憂勞社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而四爺下的這道“罪己詔”如下:
“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國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烏拉那拉家族乃四朝功勳大家族,歷世竭忠,累年效力,朕不能信任,讓此家族連坐,費揚古冤死獄中,是朕之罪一也。”
“皇后乃朕原配,朕多次不能信任,地震來臨,未能護好她,是朕之罪一也。”
“如今大清陰陽不和,災異示儆,朕身為皇帝,都應該由朕來承擔,這是上天對朕的譴告,朕願意對老百姓負責,也願意對全大清負責。”
“朕有罪,就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天下萬方若有罪,都讓朕一個人來承擔!!!”
這個罪己詔一出,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們的皇帝陛下不是隨便下一道罪己詔而已。
他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誠心。
而蘇培盛也終於明白,在下罪己詔之前,為何皇上這幾日不休息,忙著查烏拉那拉家族的事情,以及欽天監占卜災星一事。
為的,就是在下罪己詔時,昭告天下,他的皇后和烏拉那拉家族都是清白的。
而他,冤枉了這個大家族,且他還認錯認得如此誠懇。
一般來說,帝王一言九鼎,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說了就再也別想收回。
很多帝王即便錯了,冤枉了人,也不會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