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1章 不是留戀,卻勝似留戀

二月十二,四爺下了一道聖旨,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龍體欠安,今有嫡皇子,聰慧過人,得天庇佑,朕今傳位於其,望其能夠守成,為愛民之明君!

自此後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仍呼朕字,起居住照常編纂,內廷均稱萬萬歲爺,逢太上皇生辰稱萬萬壽,以明年為乾隆元年,紀元乾隆!

但宮廷內曆書仍稱雍正十一年,內外大臣慶賀請安折,具備兩份呈進,凡有奏事,俱著書嗣皇帝!一切奏事由嗣皇帝奏報,由嗣皇帝裁決定奪!欽此!”

除了基本的規矩和禮節,其餘的,四爺可謂是將皇權和實權全權交給了太子,毫無半點留戀!

這道聖旨一出,瞬間震驚朝野和全大清。

百姓們也不是沒聽說過皇帝陛下得過骨瘤,雖說治好了,但如今不得不將這兩件事聯想在一起。

全大清的人,也相信她們的皇帝陛下是真的龍體欠安。

因為,但凡做上那個皇位的,除了身體實在扛不住了,誰願意提前退位呢?那可是皇位啊!

想當初康熙帝老了老了,都沒把皇位早些傳給太子。

不僅如此,他老人家還想向老天再借五百年。

還因為皇權的鬥爭,和太子鬧了生分。

一個身為父親,還想做皇權的主,乾綱獨斷。

另一個,因為想早些當新帝,開始蓄謀造反。

最後,太子沒了,康熙帝心裡也未必好過。

像四爺這樣,不是因為駕崩而退位的,實在是少數。

就是不知道,他是因為大清穩固,對皇權沒什麼好留戀的了。

還是為了避免帝王和儲君因皇權分割起了隔閡,從而走上康熙帝當年的老路。

亦或者,是因為別的......

在此之前,四爺早已命禮部擇選了良辰吉日,作為太子的禪位大典。

雍正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弘毅於紫禁城太和殿繼承千秋大統,改國號為乾隆,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二月二十八這一日清晨,紫禁城響起了洪亮的鐘鼓鳴聲。

此刻,若音和四爺坐在太和殿內上首。

臺階下首,是王公大臣,皇室宗親,妃嬪皇嗣們。

還有八旗子弟各代表,按旗幟顏色筆直站在下首。

那些人加起來,有數千名。

一眼望去,好似這個世界上的人都來了,他們都來見證這威嚴肅穆的一刻。

遠處,弘毅的龍輦儀仗隊浩浩蕩蕩的從乾清門出發,路過保和殿、中和殿,停在了太和殿。

下了龍輦,弘毅穿著一襲明黃色的龍袍,上邊繡著九條五爪金龍顯得尊貴而威儀。

他在王公大臣的注目下從御道往臺階上首走去。

少年的側臉輪廓如刀削一般,稜角分明。

一雙銳利的耀眼黑眸,肅然時若寒星。

直挺的鼻樑,薄唇緊抿。

往日的冷漠臉在面對今日肅穆隆重的場合時,更加的冷峻了。

他的步伐沉著而穩定,亦如當年四爺登基時,通身透著威嚴的王者氣場。

這種氣場,是與生俱來的,即便數千名王公大臣們在下首,他的氣場絲毫不減,反而更甚了。

太子走進大殿後,在若音和四爺跟前行了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