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流逝,寒意愈發的濃烈。
在紫禁城中,朱由校也因為天氣寒冷,整日窩在暖閣之中。
臨近正午時分,暖閣中,幾位大臣正在向朱由校彙報自己所屬衙門的工作:
“陛下,您之前下旨打造的那新官學的學堂不日將完工。”
“不日是多久?”朱由校蹙眉道。
“陛下,學堂的建築已經是到了收尾的階段,微臣想來只需要兩三日即可。”
“這建造的速度到是挺快的。”朱由校說。
“陛下,京城以及京城附近如通州等地牢獄中的囚犯,都被徵集來了,所以建造的速度是挺快的。”一名大臣對著朱由校解釋了一番。
“那些囚犯在勞作的過程中表現如何?”朱由校接著詢問。
“陛下,有錦衣衛在一旁管著,那些囚犯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陛下,這學堂完工之後,這些人便可以加入到功勳祠和英烈祠的隊伍建造中去了。”
“朕知道了。”
朱由校之前說過,這英烈祠和功勳祠的規模要大,起碼得要與王府媲美,還要有大大的紀念碑,所以,建造所需的時間就要多了許多。
說實話,朱由校的心中是比較想搞出幾個如同樂山大佛那樣的奇觀的。
但是現在的情形還不是搞奇觀的時候,所以想了想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接著朱由校瞥了一眼自己的大臣,說道:
“朕知道,這朝堂上有不少人對這個新的官學充滿了異議。”
一名大臣聞言,扯了扯嘴角道:“陛下,這建立官學,讓百姓子弟免費就讀,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怎麼會有人反對呢?”
建官學當然沒人反對,但是,官學今後要傳授的東西,那些傢伙有異議,一個學堂居然不著重教人聖人之學,這像話嗎?
接著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幾名大臣將要彙報的事情都彙報完了。
“幾位卿家,要學會創新,守舊是沒有前途!”朱由校說道:“縱觀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
“幾位卿家,可以去找從西夷來的那些傳教士,現在京城中就有不少,你們可以和他們交流交流。”
“你們會發現那些被我們稱為蠻夷的國家,他們也有自己引以為傲的學術研究!”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他們的學問要是對大明有用,我們就去學,這叫取其長處,彌補自身。”
“新建立的官學傳授西夷的那些學術,這種創新對那些腐朽的老頑固是很難接受的。”
“幾位卿家,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出什麼改變的話,錯過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將會落後整整一個時代!”
朱由校眼前的幾位大臣,聽了朱由校的話,雖然有些雲裡霧裡的感覺,但還是聽懂了不少。
“幾位愛卿,天津衛送了不少鮮美的海魚進京,幾位卿家領幾尾回家嚐嚐鮮吧。”
朱由校話音還沒落下,在朱由校面前的幾位大臣,心中不由的開始思索起來,自己面前的皇帝心中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突然要送自己魚?
這魚有什麼含義嗎?結合剛剛陛下說得這一些話,陛下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