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寺,自建成那天起,就是座空寺。
本來嘛,建在湖心島上的寺廟,誰會去啊?要是這島的北岸也有座敲,連著河的另一邊,那倒好說,這樣就會有人往來了,但現在這等於是個死衚衕,哪兒來香火?
再者,這島上地方就那麼大,也不可能開墾農田種糧食啥的,要是有人在寺裡常駐,還得不斷從外面買糧食和日用品往島上送不成?
於是,這蘭若寺就跟很多官僚主義造就的“面子工程”一樣,花了大把的錢弄出來之後,實際意義也就是做給領導看看而已,順帶著呢,還讓一些人中飽私囊了一番。
又過了些年,這湖心島南岸的橋也被水流沖垮了;當然這也是情理之中的,當初建寺的時候就因為層層轉包搞得成本不足,所以造這橋時包工頭就想著:這橋可以造的豆腐渣一點,只要能撐到寺廟完工就行。
不得不說,他幹得還挺成功的,蘭若寺竣工後這橋又撐了好幾年才垮。
反正這橋平時壓根兒就沒人走,而幾年後太祖也早就把這裡的事情給忘了,所以橋垮了也沒人當回事兒。
時間又匆匆地過,轉眼又過二百來年。
也就是到了……距今三十年前。
那年,江湖上出了四個結拜的兄弟,人稱“中原四盜”——
老大“饕餮盜”韓力,日食鬥米,力拔千斤,且最好美食美酒,據說他偷搶來的財物,九成都是被他花在了吃喝上。
老二“龍陽盜”朱猛,其名字和本人給人的感覺南轅北轍,他看著一點也不“猛”,而且相貌清秀,宛如女子,說話聲也是細聲細語;此人是個“採花盜”,或者說“採草盜”,因為他只採男人,而且其口味是三十歲往上高大威猛的男人……
老三“諸葛盜”藍朔離,姓藍,不姓諸葛,但他被稱“諸葛”,足可見這人才思敏捷,足智多謀,可惜他的武功和另外三個兄弟比有點差;另外,藍朔離的愛好比較特別,他喜歡“機巧之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些類似魔術道具的小發明,比如一些設計精巧的機關陷阱、可使出障眼法的煙幕、暗算別人用的飛針屜毒物囊等等。
最後,還有老四“飛天盜”李原,輕功登峰造極,按江湖傳言,他的輕功就屬於“左腳踩右腳螺旋昇天”那種級別,非天賦異稟者不可成也;李原的愛好算是最正常了,他就愛錢,也沒什麼怪癖。
就是這麼四位,那幾年,在江湖上很是吃得開,橫行了好一陣。
但終究,他們是“盜”,而且也不是什麼“義盜”,所以他們也沒風光太久,就遭到了集結起來的仇家苦主們的追殺。
那晚,四人被追得走投無路,來到溮河岸邊後,乘上小舟,逃上了湖心島。
追殺他們的人也沒放棄,那二十來名江湖人物也紛紛去弄來渡河的船隻,追了上去,一路追到了蘭若寺。
然,中原四盜和他們的這些仇家們進了寺之後,便再也沒有出來……
那些被他們借走了船隻的漁民們得把船要回來啊,所以後來就有人登島取船;有些船是取回來了,還有些已經被風浪衝走,不知所蹤,只能作罷。
那些去取船的人裡呢,也有膽兒肥的,悄悄到蘭若寺門口朝裡張望,但是連個鬼影兒都看不到,只有一陣陣陰森森的穿堂風從裡面竄出來。
也是巧了,被這風吹過的哥兒們回來就病了,病了就死了。
從那時起,附近便開始流傳起了那蘭若寺“吃人”的傳說,連同著千餘年前和兩百多年前的那兩段兒,一同被老百姓們繪聲繪色地到處講,大人在外面聽完了頭皮發麻,又回家嚇唬小孩兒玩兒。
王三六,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聽到這故事的。
聽的時候,他十歲,現在他都四十七了,還記得清清楚楚,而且他是真的信。
當然了,在這狂風驟雨之中,他不可能把上述那些話完完整整地跟乘船的那些旅人娓娓道來,就算他想講,人家也不肯站在雨裡聽啊。
所以,他就只能簡單地說一些類似“那寺廟鬧鬼、會吃人”這樣的話,那人家哪兒能信?
眼看無法說服對方,王三六也不管了,反正他是堅決不會靠近蘭若寺的,哪怕在雨裡淋死他也不去。
見船家這麼倔,眾人也沒辦法,只能丟下他,自行去了。
這一船人,除了撐船的王三六之外,還有七位。
孫亦諧、黃東來和雷不忌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了,而另外那四個呢,分別是:一個書生、一個江湖郎中、一個行腳商人、以及一個身份不明的高壯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