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卓遠途而來,和楊昭客套了一會後,便到驛館休息。
楊昭先送韓卓到驛館,再回到衙署時,開啟孔融給自己的書信。
信中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大概在前不久,盧植給了孔融一封書信,說自己的學生到幽州的涿郡當縣令,還請孔融能照顧一二,盧植的書信裡面,還寫上了楊昭的功勞和能力。
孔融是孔聖人之後,盧植是大漢的大儒之一,他們的關係比較好,楊昭不感到意外,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的內容,是孔融用一種,長輩的口吻,叮囑楊昭在良鄉好好幹活,以後做出功績,他會幫楊昭請功等等。
都是一些客套話,沒多大意義。
“就這?”
楊昭看完了,隨手放到一邊。
想到自己的名字,已經傳到孔融那裡,算是件好事。
第二天。
韓卓沒有留在良鄉,帶走了惡狼山的山賊,就回去涿縣,至於那些山賊的命運如何,不是楊昭所考慮的範圍。
現在楊昭想的,還是如何壯大部曲,離開洛陽,來了良鄉,是他發展計劃中的起步。
準確來說,是一個嘗試,看看自己有沒有治理一方,領軍縱橫亂世的能力。
送走了韓卓,楊昭沒有別的事情,繼續處理各種政務。
“縣令長,不好了!”
方銳突然跑進來,著急道:“鄴城出事了!”
他們在幽州的良鄉,鄴城出事,和良鄉有什麼關係?
楊昭好奇地問:“怎麼了?”
方銳道:“冀州刺史王芬,謀反被揭發,一個月前被捕了!”
他們是從冀州崛起,嚴格意義上說,第一個對楊昭有幫助的人,正是王芬,然後遇到盧植,才有了今天。
王芬算得上是楊昭的伯樂之一。
聞言,楊昭想到一個歷史事件。
王芬被故太傅之子陳逸和術士襄楷忽悠,再和南陽的許攸等人謀劃,廢了劉宏,立合肥侯為帝,差點還把曹操捲進去,結果自然是失敗的。
這個事件,還是發生了。
“我們該怎麼辦?”
方銳可以想起,王芬當時對楊昭還算照顧,得到訊息馬上趕過來。
楊昭無奈道:“還能怎麼辦?這是謀反,不是什麼普通罪名,再說了我也沒能力幫王使君,如果幫了,說不定和王使君同罪!”
這也是個事實。
方銳猶豫了一會,暫時把這件事放下,心裡有點可惜。
楊昭問道:“師兄他們,最近在做什麼?除了簡憲和,他們三人經常不在衙署。”
方銳回應道:“縣令長同意了縣尉,開闢西北邊的荒地,現在應該忙著屯田耕種,以屯田養兵。”
這也是劉備他們,無奈之舉。
新徵了八百多部曲,他們心裡雖然很爽,但後續養兵的問題也很讓他們頭疼,不僅要錢,還需要糧食。
“我們將來也會新徵一批部曲,養兵所需的錢物同樣不少!”
楊昭想了想說道:“師兄的屯田或許有用。”
方銳問道:“我們要不要也屯田?”
現在春耕時節,已經到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