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袁術還敢稱帝?”
劉辯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大驚。
袁氏四世三公,世代漢臣,竟然也敢造反稱帝,曾經他還幻想過,如果離開青州,投靠袁氏,說不定也能過得很好。
現在終於肯定,天下諸侯,最好的還是楊昭,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臣準備親自領軍,討伐袁術,請陛下批准!”楊昭高聲說道。
“準了!”
劉辯還想多當幾年逍遙皇帝,不能讓袁術造反成功,又道:“大將軍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臣領命!”
楊昭說著,又補充道:“陛下為大漢正統,袁術稱帝,就是漢賊,請陛下擬寫聖旨,告知天下,聚集諸侯一起出兵討伐袁術。”
劉辯聽了覺得有道理,答應道:“都依大將軍的!”
反正他又不懂打仗,沒有軍政大權,隨便楊昭怎麼做,自己點頭同意即可。
“多謝陛下的信任!”
楊昭作揖一拜,便離開宮殿,回到衙署,又把眾人召集起來。
得知袁術稱帝,他們以正義之師,又可以出戰了,武將們都有些興奮。
“這一次出戰,我準備兵分兩路。”
“第一路,我領水師出戰,已經和狗尾修談好了,借用他們的大船,加上我們現有的戰船,從海上出發,再透過長江口而入,首先攻打丹陽。”
“這一次水上出戰,就當作是我們的一次水上練兵,讓水兵們提前熟悉,如何水上作戰,以後攻打南方,會便利許多。”
“水戰我來帶領,子義、文遠、仲康和惡來,你們跟隨,一共五十艘船,領兵二萬五千人。”
“第二路兵馬是陸路出戰,攻打廬江郡內各縣。”
“此路由公明、文柏、伯平和叔至帶領,領兵五萬人,文和、文優你們跟隨在軍中。”
“你們拿下廬江全境之後,我會安排水軍戰船深入,輔助你們渡河,再會合一起進擊丹陽,深入丹陽,最後攻打涇縣。”
楊昭說到這裡,停頓片刻,又道:“你們認為如何?”
“可行!”
荀諶首先贊同道。
袁術看似勢大,但現在稱帝,還不成氣候,內部還不算穩。
水陸二路同時出兵,戰勝的機率很大,萬一失利了,他們上船出海一退,步兵往廣陵一靠,還能全身而退,問題不是很大。
田豫問道:“主公的安排,首先攻打北部的廬江和揚州的東部,但是西部如何?”
“西部還有曹操!”
郭嘉明白了楊昭的心思,分析道:“曹操迎接劉協,自稱正統,自然不會看著袁術稱帝,一定會出兵蘄春,他拿下蘄春之後,能牽制袁術的西部。”
“沒錯!”
荀攸附和道:“諸位不要忘了,去年一戰,袁術損失了數萬人,被我們消耗數月,雖然現在吞併了揚州,但和劉繇持續作戰,也有戰損,連續數年動兵,治下耗損嚴重,主力部隊的實力,應該大不如以前,這一戰不難打。”
張遼聽了他們的話,感慨道:“袁術在這時候稱帝,和找死沒有區別。”
稱帝就是個騷操作,也進行得太急了。
如果再緩幾年,說不定能讓他成功,現在肯定不行,只會遭到夾攻。
“另外,孫文臺之子,我認為也能利用。”
賈詡突然說道:“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我雖然還是董卓那邊的人,但後來知道,孫文臺和袁氏有過矛盾,孫文臺死後,其子不得不投靠袁術,我相信孫策不會甘於被袁術控制。”
此言一出,眾人眼眸一亮。
當年的孫堅,可是江東猛虎,誰也不服,虎父無犬子,孫策可能不會甘心屈服於袁術之下,說不定有反心。
“文臺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