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槊最早出現在漢朝,但興起於隋唐時期,根據東漢的書籍記載,槊,矛長丈八謂之槊。
“知道,主公對馬槊,有什麼要求?”
丁林點頭道。
楊昭從懷裡,掏出一份圖紙,不清楚這個年代的槊長得什麼樣,但是把自己記憶中的畫出來,道:“槊需要有八個面,槊鋒要有破甲稜,鋒面長大概兩尺,木杆的話暫時用普通的槍桿,第一批先造三千把,到時候我會用到騎兵之中。”
馬槊的興起,和騎兵息息相關。
隋唐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
在此時的北方,差不多也是這樣,誰能擁有強盛的騎兵,在爭霸天下中,就能佔據絕對優勢,但這個時候的戰馬並不便宜,特別是和馬槊搭配起來的甲騎具裝。
也就是重灌騎兵。
這些對戰馬的耐力要求,會比較強。
“另外我還要做一批甲!”
“你們應該也知道,什麼是札甲,同樣打造三千份,還需要能讓戰馬穿戴的樣式,打造完了先放在這裡,以後我會用上。”
楊昭準備組建重灌騎兵。
札甲是一種,防禦箭矢能力比較強的甲,造價相對於其他甲冑也更低,重量更輕,用在戰馬和騎士身上,相對要比其他甲好。
他的札甲,還是按照後來唐宋樣式,畫出來的圖紙,同樣交給了丁林。
接下來要在北方打仗,特別是可能會打匈奴、關中和西北等地,騎兵作戰很有必要,重騎兵橫空出世,一定能帶來對這個時代的驚豔。
破甲箭,一般是箭頭比較重的箭矢。
甲騎具裝是在南北朝時期蓬勃發展,現在還不怎麼存在,破甲箭沒有人使用,重甲騎兵現在還具有天然的優勢。
“是!”
丁林他們,雖然覺得連戰馬也穿甲會很奇怪,但服從命令即可,不會過問太多。
把這些吩咐下去後,楊昭離開工廠,巡視了一遍營地,便回去想找人聯絡甄儼再買馬。
“主公!”
甄儼還沒開始聯絡,反而是麋竺先來了臨淄。
楊昭覺得,找麋竺也是差不多,想了想問道:“子仲有沒有販賣馬匹的渠道?我想要五千匹戰馬,但是我需要的戰馬,要求很高,不在乎奔跑的速度快不快,但耐力一定要好,永續性強,能夠負重長途奔襲。”
“主公為何要這樣的馬?”
麋竺感到好奇,想了片刻道:“好像在羌胡以南,是有這種戰馬,體型更高大,負重很強,符合主公的要求。”
楊昭說道:“我要重組一隊騎兵,這批戰馬,你能否買回來?關中等地,現在被馬騰等人控制,能不能讓我們帶領大批戰馬出關?”
羌胡以南,就是青海等地了。
那邊的戰馬,確實很強。
比如河曲馬,是耐力、負重最好的戰馬。
最適合用作軍馬的,是三河馬。
楊昭的玄甲精騎,戰馬數次更換,已經透過甄儼的渠道,把草原上的三河馬弄到手。
“應該能!”
麋竺又不太確定,猶豫到最後,把楊昭帶到自己在臨淄的府中,攤開了一份他們行商的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