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嘆道:“我也知道很為難,如果孟德無法做到還是算了,楊昭此人確實不容易對付。”
“多謝子遠,能體諒我的難處。”
曹操又道:“但我認為,楊昭一定會對冀州出兵。”
只要往深處想一想,許攸很快便明白,楊昭大概不會放過冀州。
“要不子遠別回去了,留下來幫我吧?”
“如果楊昭出兵,袁本初大概沒有任何勝算。”
“到時候冀州易主,袁本初身邊的人,應該不會好過,倒不如留在許都幫我,共謀大事,比起回冀州好太多了。”
曹操不僅不出兵,還想挖牆腳。
許攸:“……”
“這些以後再說吧!”
許攸沒有拒絕,也不答應,又道:“孟德的答案,我已經知道了,現在戰事重要,我不便久留,得儘快回去。”
言畢,他沒有逗留,當天就趕回去,鄴城那邊還需要自己。
送走了許攸,戲忠他們也來了。
“如果袁紹戰敗,我們將來的盟友,又會少了一個。”
程昱感嘆道:“可是同意出兵牽制袁紹,又和我們的計劃相悖,從而得罪楊昭,相比之下,我們什麼都不管是最好的選擇。”
陳群皺起眉頭道:“如果楊昭把袁紹打敗,再吞併公孫瓚的幽州,一定會把矛頭,再指向我們。”
“所以,我們得儘快發展起來。”
戲忠說道:“我認為主公可以對荊州有所謀劃,到時候我們背靠荊襄大地,進可攻,退可守,做什麼都行。”
“志才說的沒錯!”
曹操鄭重道:“是該考慮,繼續往南方發展,依靠和劉表結盟,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這些盟友,隨時有背叛的可能。
唯有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是最穩的。
身邊的謀士也贊同往南方去,打是一定要打,不能只看著楊昭不斷壯大,自己停滯不前。
——
“主公,公孫伯圭讓人送信來了。”
楊豐又到衙署找楊昭,把公孫瓚的書信送上。
楊昭早就想到,公孫瓚會有書信給自己,開啟看了片刻道:“公孫師兄請我出兵一起攻打袁紹,如果我沒有猜錯,等會袁紹也有書信來給我。”
楊豐笑道:“因為袁紹也怕了主公,想勸說主公不要出兵。”
他們的對話剛落,一個影子的人,把第二份書信帶進來,果然是袁紹的。
“袁紹真的請我不要出兵。”
楊昭開啟看完了,揚手丟到一邊,又道:“幫我傳下命令,明天一早出兵冀州。”
他的發展計劃裡面,就是要攻下冀州。
打是必須打。
對於袁紹的書信,什麼願意承認劉辯,完全不在乎。
他的事情,還不需要袁紹承認。
誰敢不服,有誰是不承認的,打就是了,刀槍之下出真理,誰的刀鋒利,誰就能擁有真理,這個世界,是以實力說話,無論什麼年代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