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章 八百里加急,洪武大帝震怒!

什麼?

郭桓跟淮西派叫好?

開什麼玩笑!

他們倆可是武人啊!

即便當真歸屬於淮西派陣營,那也是跟文臣們截然不同的。

至少,就利益糾葛看來,不論是李善長還是胡惟庸,跟徐達、常遇春都多少有些區別。

淮西派硬要細分的話,還可以分為淮西派文臣和淮西派武將兩個大類。

彼此之間雖然同屬淮西派,但政治訴求卻是截然不同的兩撥人。

正因為如此,所以不論郭桓是否跟淮西派來往甚密,對於徐達、常遇春等人而言,都沒有影響。

只要有軍功,就行了!

而現在,對於徐達、常遇春等人而言,郭桓就是最好的軍功!

單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不得不說,無論李善長、胡惟庸,還是徐達、常遇春,他們的想法其實都是很片面的。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他們並沒有考慮到。

郭桓,為什麼偏偏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造反?

他在造反之前,可有過什麼誘因?

置身事外的浙東派代表,諸如劉伯溫、方孝孺、宋濂等人,因為有一種天然的“隔岸觀火”之感,所以往往能夠站在更高出,用更全面的看法去看待這個問題。

而這個誘因,也是他們最先琢磨過味兒來的。

郭桓造反,其根本原因在於,錦衣衛的人開始注意到他了,並且暗中在積極收集所有跟他有關的罪證!

郭桓明顯是察覺到了,所以才選擇破罐子破摔,魚死網破地鬥上一場。

這樣一來,即便他最終鬥輸了,也沒有了遺憾。

可是他的這種做法,無疑卻是給眾人開了一個相當不好的頭。

倘若當真到時候,被錦衣衛查到了自己的頭上,也照搬郭桓的做法,來一個造反……

用腳指頭想也知道,朱元璋肯定會因為郭桓的事情,對文武百官們再多上一道禁錮和約束。

劉伯溫眉頭緊鎖,對於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他是無能為力的,想也只能想往後,該如何亡羊補牢。

最好,是能夠票擬出一個章程,既能夠約束百官,又不至於將事態擴大,導致人人自危。

這,就超乎了劉伯溫的計算範疇了。

此時此刻,劉伯溫更是無比懷念那位做事不拘一格,但卻別出心裁的十二皇子。

倘若這時候他在,肯定能夠給出一個足夠完善的辦法,來杜絕此類現象的再度發生。

方孝孺沒劉伯溫想得那般長遠,他只是著眼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