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的確是湘王殿下的打仗風格。
要麼不打,要打那就必然是盡數屠滅對方,不給敵人任何的機會!
徐達的震驚,是從湘王的武力和建築能力出發的。
而浙東派的諸位文臣震驚的地方,卻是湘王在民間的動員力。
非但諸子百家齊齊出動,無怨無悔地提供了不計其數的幫助,甚至就連大明境內最大的行商范蠡也進行了無私的奉獻!
這些林林總總的開支,全部加在一起,可以說是一個令人驚懼的天文數字了。
要是全部由大明朝廷承擔,別說今年會不會出現財政赤字了。
恐怕就算是明年、後年,乃至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裡,財政方面都將會出現嚴重的窟窿!
倘若在這期間,出現任何的洪澇、旱災等等天災的發生,那朝廷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能力進行救災賑災。
甚至說得更加極端一點,連臣子、士兵們的俸祿,都沒有辦法正常發放!
那時候,整個大明境內,都將會不得安生。
而湘王殿下的親自出手,則是徹底扭轉這一慘烈情況的出現。
眾人不由心中好奇、詫異了起來:湘王殿下的底蘊,究竟得有多麼豐厚啊,居然能夠一人獨立承擔起如此巨大的開銷。
同時,又對於湘王麾下那數之不盡的軍隊,感受到了濃濃的震撼與畏懼!
千言萬語,最終全部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幸虧湘王殿下心繫大明。否則,這後果不堪設想啊!
事情,變得愈發不可控起來了。
在無心推動之下,眼看即將滑落至無法挽回的深淵。
朱元璋此時雖然表面上沉著冷靜、面無表情,但其實他內心裡早已經充滿了焦慮。
這樁事情,要是得不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那麼這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應該如何去堵?
對付大臣,朱元璋從來都是一殺了事,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待。
但對於大明的老百姓,尤其是耕田種地的忠厚農民們,他是當真下不去殺手。
而他所依仗的這群大臣們,平日裡一個賽一個的聰明,但真到了需要他們出謀劃策的時候,卻又一個個全都啞了火,如鵪鶉一般縮在階下,一言不發。
這更是令朱元璋心中惱怒了。
俗話說,食君俸祿,為君解憂。
今日,這憂愁如何得解?簡直就是一群酒囊飯袋之輩!
正當事情陷入焦灼之時,吳伴伴滿頭是汗地又衝了過來,躬身對朱元璋說道:“陛下,太子殿下到殿外了,懇求拜見陛下。”
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