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群人頂著極度的亢奮之情,就當下大明的實際情況,展開了一輪輪針鋒相對、激烈熱絡的討論。
每當他們敲定了一個討論之後,都會爆發出一陣陣歡呼,並彼此彈冠相慶,小心將其記錄在另外的宣紙之上。
攝政王殿下說了,他所撰寫的初稿,只能當做參考。
而他們根據這兩條法令,進行討論之後的定稿,才能算作是正式的初稿。
而眾人一討論起來,就徹底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晚飯。
簡直可以說是廢寢忘食,滿門心思全都集中在了這兩項法令的研討之中。
這才不知不覺,竟然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此時,劉伯溫滿眼興奮地抬頭看著旭日東昇,不免聯想到了大明帝國。
“大明,便好似這一輪朝日,正在緩緩升起!”
他心有所感,不由拂鬚感慨了起來。
“攝政王殿下,當真乃我大明之福份啊!”
正當眾人離開攝政王府邸不遠,便撞見了正在微服私訪的朱元璋一行人。
劉伯溫等人見狀,先是愣了一愣,繼而立即上前,想要叩拜行禮。
卻不料,還不等他們有何動作,便被朱元璋擺手打斷了。
“禮數免了!這大庭廣眾之下,莫要驚擾了百姓們。”
眾人聞言,連聲稱是,然後聚集在了朱元璋的身側,一臉的欲言又止,一臉的興奮難耐。
見狀,朱元璋心中自然也是充滿了詫異與好奇。
他強忍鎮定,佯裝不知情地開口問詢到:“你們怎麼大清早的,從老十二府邸出來呢?”
聞言,最是沉著冷靜的劉伯溫主動說道:“陛下,我等並非是剛從攝政王府邸出來,而是從昨日開始,便一直在攝政王府邸的書房之中討論,直至方才結束。”
劉伯溫為什麼要這麼說?他是在犯傻麼?
那自然不是。
聰慧如他,自然是早早便知道了陛下的耳目眾多。
偌大應天府之中,不知道藏了多少錦衣衛的眼線呢!
甚至可以說,自打他們昨日各自離開家門,來到攝政王府邸的時候,陛下便已經清楚了他們的行程。
更進一步,甚至連他們這一整宿都做了什麼,只怕都一清二楚!
但既然陛下這般問了,那他們就必須要擺出足夠的誠意來,據實相告。
陛下知道這樁事情,跟自己主動交代這樁事情,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性質。
於是,劉伯溫便一五一十,將他們這一整宿所經歷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給了朱元璋。
當然了,這其中自然是免不了對攝政王殿下的一番誇讚美言。
對此朱元璋是有些不服氣的。
畢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他不置可否道:“既然你們已經商議、擬定出了新政法令的原稿,那不妨交與咱看看,究竟是否有你說得這般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