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根據錦衣衛在各地拿到的線報來看,整個大明境內,真正有真才實學、願意向上擢升的官員,不在少數。
他們原本擢升無門,所以只能鬱鬱寡歡,在原本的這個崗位上孤獨終老,那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動力。
可現在,嶄新的擢升渠道,為他們開啟了。
但凡是有點野心,想要搏一個更好前程的官吏,就沒有不對“考成法”舉雙手贊成的!
再說,那些之所以會累到快猝死的管理,難道不是因為他們之前懶政、怠政,將許多的工作全部都積壓了下來。
這才有瞭如今,必須夜以繼日去努力的場面麼?
一句話形容,那就是咎由自取!
但朱元璋卻也有些好奇,想聽聽看李善長是否有辦法,可以讓那些官吏勤奮的同時,還保持超高的工作效率。
“回稟陛下,微臣倒是有一個想法。”
“但說無妨。”
李善長鞠了鞠躬,這才繼續說道:“陛下,以微臣之見,這考成法太過迅猛。太過一蹴而就了。”
“從推行這種法令到現在,也才僅僅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官吏們適應這套新法令的時間可沒那麼多,起初的磨合階段,自然是會出現一些錯漏的。”
“可是攝政王下達的懲罰卻這麼嚴重,恐怕到時候適得其反,讓管理們舉行了罷工。”
罷工?
這群全部由他朱元璋進行冊封的官吏,拿什麼東西來跟他罷工?
反了他了!
自然,對於這個危言聳聽的說法,朱元璋便是絲毫沒有放在眼裡。
但是!
他的確也是對這些新鮮的事物,擁有極強的感興趣。
在這一段時間內,大小官吏們的業績,都得到了有效、顯著的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相應的,剛極易折。
即便朱元璋從來不把他麾下的這些個臣子們當人,也不得不考慮這些會走路的騾馬會不會有過大的損耗。
倘若真是那樣的話,就多少有些不值得了。
經過了他一段縝密的思考過後,最終朱元璋還是擺了擺手,下定了決心。
“這樣吧,要是連續三個月都沒有達標的官員,也不要在咱這大明朝廷裡為官了。”
朱元璋語氣淡然地說道。
“不適合當官兒,就去種田!”
“當初給官職的時候,的確是有些太草率了,居然將這種草包都放了進來。”
說到這兒,朱元璋看了李善長一眼,繼續說道。
“不過!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很顯然,朱元璋的這一席話,便徹底免除了那幾位官員的全部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