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一眾官員圍攏在案牘前,目光熱切地盯著那份剛送來的捷報。
捷報上,朱棣的戰功被描繪得天花亂墜,彷彿他一人便可抵擋千軍萬馬,所向披靡。
官員們臉上都帶著喜悅之色,紛紛對燕王的英勇讚不絕口,言語之間,皆是對燕王的敬佩與推崇,彷彿朱棣是他們心中的神明一般。
他們彷彿已經看到了大明王朝在朱棣的帶領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彷彿一切的隱患都已經煙消雲散。
然而,在這片歡騰的景象之下,卻隱藏著一股暗流湧動。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穿梭在皇宮之中,他身形矮小,面容黝黑,如同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農,但他眼中的精光卻洩露了他的真實身份。
此人正是負責傳遞秘密情報的“風”,他步履匆匆,神色凝重,手中緊緊攥著一封密報,如同攥著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他的出現,彷彿給這片歡慶的氛圍蒙上了一層陰影,讓人感到莫名的不安。
風避開喧囂的人群,悄無聲息地來到一處隱秘的宮殿前,他環顧四周,確認無人之後,才輕輕敲響了宮殿的大門。
殿內,幾位朝中重臣正襟危坐,他們神色肅穆,氣氛凝重,彷彿正在商議著什麼重大機密。
待風進入,他立刻將手中的密報呈上,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慮和不安,彷彿這份密報中隱藏著什麼驚天動地的秘密。
官員們接過密報,飛快地瀏覽起來,他們的臉色也隨著閱讀的深入,而變得越來越凝重,原本喜悅的表情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和震驚。
密報上,並非是歌功頌德,而是對朱棣軍中真實情況的如實稟報,其中提及了許多令人不安的細節。
所謂的捷報,不過是經過精心包裝的虛假資訊,燕王並非像奏報中那樣所向披靡,戰事實際進展緩慢,而且在軍中培植個人勢力,種種跡象表明,燕王的野心昭然若揭。
看著密報上觸目驚心的文字,官員們沉默了,空氣彷彿凝結了一般,壓抑得令人窒息。
他們深深地明白,這封密報的出現,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而他們,都身處在這場風暴的中心,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寂靜之中,內閣首輔劉伯溫緩緩抬起頭,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他將手中的密報重重地放在桌上,發出沉悶的聲響,在寂靜的宮殿內顯得格外刺耳,“諸位,這封密報,你們怎麼看……”
朱棣身披鎧甲,站在營帳中央,手中的酒杯盛滿了烈酒,他仰頭一飲而盡,眼神中閃爍著野獸般的光芒。
帳內,幾位親信圍坐在他身旁,氣氛熱烈,彷彿一場盛大的慶功宴。
“本王此番平叛,皇上定會重重有賞!”朱棣的聲音洪亮,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得意。
“王爺英明神武,定能加官進爵!”一位親信連忙奉承道,其餘幾人也紛紛附和,帳內充滿了阿諛奉承之聲。
朱棣聽著這些讚美之詞,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他舉起酒杯,再次一飲而盡,“待本王功成名就之時,爾等皆是開國功臣!”
夜色更深,紫禁城內,影的身影如同鬼魅般穿梭在宮牆之間,他的腳步輕盈而迅速,目光始終鎖定著那個黑袍人離去的方向,心中湧動著一股強烈的預感
東宮內,原本平靜的氛圍被打破,朱標的病情突然加重,他臉色蒼白如紙,呼吸急促,身體不停地顫抖,彷彿正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周圍的宮女太監們亂成一團,有人驚慌失措地呼喊太醫,有人手忙腳亂地為朱標擦拭汗水,整個東宮瀰漫著一股緊張和慌亂的氣息。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您怎麼了!”一個老太監跪在朱標床邊,聲音顫抖著,朱標艱難地睜開眼睛,他的視線模糊,意識也開始變得不清醒,他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冷,彷彿墜入了一個冰冷的深淵。
“父…父皇……”朱標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吐出這兩個字,隨後便陷入了昏迷。
影追蹤黑袍人來到一處偏僻的宮殿,只見黑袍人閃身進入,影正欲跟上,卻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個陰冷的聲音:“這麼晚了,你鬼鬼祟祟地在這裡做什麼?”
影猛然回頭,只見一個身穿蟒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身後,臉上帶著一絲陰險的笑容,正是當朝首輔李善長。
影心中一凜,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他強作鎮定,拱手道:“回大人,卑職奉命巡邏。”
李善長眯起眼睛,上下打量著影,眼神中充滿了懷疑,“是嗎?本官怎麼覺得你形跡可疑?”
影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大人,卑職……”
“不必多言,”李善長打斷影的話,語氣冰冷,“來人,將此人拿下!”
影被李善長的侍衛團團圍住,他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了。
他深吸一口氣,李善長臉色陰沉,望著影消失的方向,
“廢物!一群廢物!連個探子都抓不住!”李善長怒吼道。
“大人息怒,此人身手不凡,恐怕……”一個侍衛小心翼翼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