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衛星,不是把衛星隨隨便便扔到宇宙空間就行的。
必須讓衛星精準地到達預定軌道,並固定在無限的虛空中。
預定軌道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停止線,簡直是讓人抓狂!
而且衛星自身必須攜帶的姿態控制功能模組,與地面隨時保持聯絡,如果地面指揮中心發現衛星出現軌道偏移,必須開啟衛星姿態調整發動機,讓它能回到自己的軌道。
地球同步軌道的最大好處就是因為地球和月球的引力關係,衛星基本能保持穩定執行,不需要做太多的姿態調整。
人類進入太空之後,從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造地球衛星1號,到末日來臨總計80多年的時間裡,各國家發射了無數的航空航天裝置!
海量的太空垃圾在圍繞地球高速運轉,隨便一個小玻璃碴子打在衛星上,就是車毀人亡的結果。
還好,泰坦號的探測表明,目前,地球同步軌道恢復了潔淨狀態,成噸的太空垃圾碎片,已經被太陽風吹離了地球軌道,甚至在小行星帶還有人造碎片的軌跡。
嘉魚必須在24小時內,把12顆整合了通訊、測繪、氣象、導彈預警、科學研究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合一”主衛星,以及108顆奈米子衛星“放置”到同步預定軌道。
這樣精密操作,嘉魚只能依靠泰坦號的星光子系統來進行操作,他就做好發動機的燃料工作就行了。
還有一顆衛星,其實是一件強大的太陽系深空探測器,它將離開地球引力圈,向太陽系外飛去!
探測器任務,將瞄準0.521光年外的“惡魔之眼”大星雲。
嘉魚為深空探測器安裝了一架離子電推進發動機。
衛星的探測儀器只佔到總質量的30%,剩下的70%中,發動機的重量佔到了近九成。
也就是說,這架強大的深空探測器的百分之九十的重量,是離子電推進發動機。
只有10%的質量,是探測器燃料艙——一個微型的反物質能量場,足夠衛星不停加速、加速再加速的需要了。
但即使是這樣,最終飛到0.521光年外,也得花將近六多年的時間,這已經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最快的飛行器了。
發射程式進入倒計時,嘉魚還能喘口氣,從小包包裡拿些吃的,在太空中飄來飄去。
泰坦號充滿能量之後,暖氣也有了,艙內氣壓總算能到百分之三十大氣壓了,生活總算不再水深火熱了。
泰坦號固定在亞洲大陸上方。
飛船下三萬六千公里就是嘉魚牽掛的人,他戰鬥的地方。
從小小的舷窗望去,只能看到一個大陸的輪廓漸漸沒入夜空中,無法看到北方基地和華夏首都的任何細節。
泰坦號宇宙飛船的光學儀器,也終於有電了,緩慢地瞄準地球,對地面地形的改變進行初步測繪。
幾分鐘後,遙感測繪圖顯示在小小的螢幕上,嘉魚驚奇地發現,華夏領土足足擴張了有一半多!
而且西北大地,還出現了一個內海……
他很不厚道的笑了。
…………
衛星發射程式進入倒計時,嘉魚這時才尷尬地發現,自己似乎沒有給這些衛星起名字……
叫“盤古”系統?似乎口氣有點兒大。
叫“先驅者”的話,又侵犯了人家的版權。
最後嘉魚一拍腦瓜子,“就叫‘守望者’衛星系統,探測器,就叫‘尖兵’深空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