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蛇蛇形態存在的女媧,在大殿中絕對的耳聰目明,不管這些人類說話聲音多低,相互之間採用多麼高深的加密方式溝通,她都能聽得到。
於是,她非常“不小心”聽到了妮娜和梁博士的嘀咕聲,活了上億年的老妖怪都有些“單股戰戰”,嚇尿了。
蛇身堅固的機械零件溫度降低了幾十度。
小蛇一看不是個事啊,她趕緊解釋。
“其實,這個計劃來自於星際漫遊者的資訊!但是我們經過嚴密計算,發現這個計劃……好像不那麼靠譜,於是決定中途廢止,重新計算……哈哈哈,最後的結果你們也知道了,我們的計劃失敗了……於是,之後的七百萬年時間,我一直在實施這項原有的計劃,就是巴別塔計劃。”
…………
巴別塔,也叫做巴比倫通天塔。
這座塔因為《聖經舊約創世紀》中的記載而聞名於世,據說,在遠古時期,大洪水剛結束,上帝說,信我吧,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這樣大洪水就不會再次出現滅世了。
可人類不踏實啊,你說不來就不來,真的假的?要不,咱們立字據?
當然,上帝沒答應這個腦殘的提問。
於是,許多年後,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那時候,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說幹就幹,沒過幾年,八層高的芭比輪胎就建成了,塔下,就是最早的人類城市——巴比倫城,當時可以說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人們鼓足幹勁,接著往高了蓋,蓋到上帝家門口去!
可上帝不允許人類懷疑,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沒用什麼大招毀滅高他,他只是輕輕地改變了一個內容,人類的語言一夜之間變的不同了,一個個雞同鴨講,搞不明白要幹嘛,領導沒法佈置任務,地下的員工一夜之間全跑光了。
於是,世上出現不同語言和種族。
宗教人士可以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十萬字的論文,計算八百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但聖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確實有些莫名其妙,與宗教的精神似乎有些不符合。
讓人奇怪的是,天神為啥怕人類建起一座八、九十米高的小土塔?現在社會,人類都已經登月了,在宇宙空間也有兩座空間站執行,這可比當年的小土塔高多了,雖然建立國際空間站的科學家們也是語言不通,但硬是建成了。
再說了,天神的特性,就是全知全能,為什麼,這麼強大的天神,會害怕人類建成一座高塔,搭個梯子爬到門口去?
總不能說,天神其實就是一個宅男吧,生怕有人打擾他……
不管怎麼說,巴比倫城之後被稱為“冒犯上帝的城市”。
以至於後人評價,“這個故事反上帝,故事中的上帝不是全知全能的,人類輕易創造出一個他沒有預計到的問題,上帝必須釋出補丁來維護自己的地位。但這是近東神話裡常見的模板。《舊約》不是宗教書,是歷史書。”
其實,這座高塔還真的存在過,它屬於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巴別,在古猶太語中是“叛亂”的意思。而在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
公元前689年,通天塔建成幾十年後,被攻佔巴比倫的亞述人摧毀。
後來,新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又重建該塔。但他去世後,巴比倫又漸漸衰落。
公元前484年,通天塔再次毀於戰火。
據說公元前46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到輝煌的巴比倫城遊覽,見到了這座巴別塔。根據他的記載,塔,建在許多層巨大的高臺上,這些高臺共有8層,越高就越小,最上面的高臺上,建有馬爾杜克神廟。
這是最早的人類奇蹟了吧。
…………
在場的聽眾中,華夏人居多,對這個聖經的古老神話,大多數人只是知道一鱗半爪,不是很詳細。
學貫古今的妮娜,輕聲地向眾人解釋著聖經記載的故事。
巴別塔的故事隱藏在迷霧之中,反倒是女媧之後提到的“息壤”,在場的華夏人們都耳熟能詳。
這東西,不就是大禹和他爹,在大洪水之後,治水時候用到的神物,據說,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長的土壤。一小塊土,直接建起一座大壩,阻擋洪水湧入。
這東西是神話,這個宇宙,怎麼可能有這麼個玩意存在?一塊巴掌大的黃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能量守恆定律呢?
被上古狗神吃了?
眾人做懵逼狀,苦苦思索。
嘉魚沒搭理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含義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他只知道,剛剛史無前例強大的鄭教授,說起遠古神話來頭頭是道,甚至能從神話故事中,找到拯救世界的希望。
這不是瞎整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