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這邊有一個劇本,但是投資規模太大了,我沒有太大的把握,如果東方夢工廠這邊有意向,我們可以進行合作。[燃^文^書庫][].[774][]『≤,”陸恩忠也沒有遮遮掩掩接開門見山道。
上一次的《近在咫尺》的虧本,加上這兩年天下影業接連數部電影票房成績都不算理想,所以,對於天下影業來,資金顯得非常緊張。
而此次劇本的拍攝成本預算,必定會過億。
天下影業實在沒有信心獨自拍攝這部電影,所以為了分擔風險,他想到了楊銘。
資金問題倒是次要,最關鍵楊銘在電影圈從來沒有失敗的歷史,特別他寫的每一個劇本都是電影票房的保證。
所以,陸恩忠最看重的是想讓楊銘把把關,如果這個天才這部電影能拍,那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立項籌集資金準備拍攝。
實在是《近在咫尺》這部電影留給他的陰影太深刻了。
到了現在,他依然還忘不掉。
楊銘詫異的看了看陸恩忠,發現對方不是開玩笑的模樣,摸了摸下巴,也猜到對方可能因為上一次大片模式的失敗,讓陸恩忠現在舉棋不定,所以,才想找自己合作。
其實,他不知道,除了資金和他在劇本上的天賦外,東方夢工廠也有許多因素值得陸恩忠拉攏合作。
東海院線,鳳凰電視臺,爆米花,美團和貓眼電影!
這一系列耀眼的企業,可都是這個年輕人的資產,從電影的宣傳,上映,銷售,基本就是一條龍,就憑這個,東方夢工廠在國內就不具任何巨頭電影公司的挑戰和針對。
這也是陸恩忠做出一心要和東方夢工廠合作的決定。
而且,透過幾次的接觸情況,他可以肯定這個年輕人不是那種胃口很大而異常貪婪的人。
如此種種,這才是陸恩忠想要和東方夢工廠合作的一系列原因。
不過此時,楊銘倒是沒有在想要不要與天下影業合作,而是在考慮如果東方夢工廠與天下影業合作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或者,東方夢工廠以後的發展模式。
在前世,無論是華夏,還是好萊塢,不管哪一部電影,我們都可以看到出品方很少會是一家電影公司,基本不存在。
這種現象在好萊塢尤為顯著。
“導演從來不用自己的錢來拍電影。”
“分擔風險,聯合投資拍攝!”
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可以看出拍攝一部電影,基本都是幾方一起合作投資拍攝,然後對電影的發行也有顯著的效果。
風險分擔了,那麼為了保證票房的利益,投資人當然要費力讓電影賣得更好。
只不過,楊銘有前世的經典資源,他壓根就沒想過與別人分享這塊蛋糕。
但這就不代表東方夢工廠不能與別的電影公司合作,或者和其他人合作。
這麼算吧,楊銘腦海裡有關前世經典電影的劇本,至少有500部,如果算上一些不算突出,但有盈利的電影,至少到1000部。
那麼按照楊銘自己拍電影的速,他一年能拍幾部?
充其量撐死最多也就是三部,甚至隨著後面的電影投資越來越大,一年一部就算不錯了。
那他能拍多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