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山上好乘涼 第三十二章 擇道(3)

“沒看出來武當山這塊招牌還這麼搶手。”

“那是自然,每年那些個等著初試的人可都擠破了腦袋也要往山上來。”

顯然呂子皎對武當山的認同感很充足,說起這些也滿是驕傲。

“每年能過了初試的人十有二三,初試之後這些人若是一心向道不問紅塵,那在山上待上三五年就可以正式入籍武當,那些企圖矇混上山偷學功夫的,少有心誠之人,堅持不了幾年受不過清苦就自己下山了。前來習武求道的,在山上先要錘鍊三年,適應山上的氣候環境,鍛鍊好了體魄就可以參加門試。門試的目的是為了測驗弟子門的根骨天賦,門試過後我師傅還有其他師叔就會安排透過門試弟子的修行,讓他們練的也基本都是照著他們的能力安排。”

“那你也是過了初試門試的?”

呂子皎粗粗給木三千講完門試的緣由,木三千忽然就好奇呂子皎今年不過十二,那麼照著初試門試,他怎麼著都得三年前就來武當了。

“不不不,不是。”

呂子皎聽完頭搖的像是撥浪鼓。

“我是山下村子裡的孤兒,被人送上山的。初試沒有參加,門試倒是參加了,之後就拜了師傅,跟師傅學八段錦。”

“原來是這樣。”

木三千恍然大悟。

“門試都是怎麼個考法?”

既然呂子皎是過來人,那麼找他問清楚情況最為合適,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失了分寸。過不過的其次,到時候可不能丟了自己身為小師叔的臉面。

“儒家極重教化,自孔老夫子便提倡有六藝,分別是為禮,樂,射,御,書,數,咱們道家呢講究個自然無為,看重天賦慧根,所以門試就考文武兩項。”

“文武兩項?怎麼個考法,難不成文是吟詩作畫武是校場對練?也忒俗了點。”

一聽呂子皎說文武兩項,木三千自然就想到了近些年啟元王朝那邊,當朝首輔王明陽費數年之功開創的文試先河,讓天下士子不分貴賤都能透過考試搏一個錦繡前程。

“跟尋常意義上的文武兩試不同,咱們考得很是簡單。”

呂子皎想到以前自己過門試時的情景,哈哈笑著說。

“我那次參加門試,第一項是文試,題目就是我師傅出的,問何為道。”

“何為道?”

這題目出的也太籠統了些,木三千想了想覺得大師兄出這個題目不純屬難為人麼。

道家先祖留下經典無數,最著名的莫過於李聖人的《道德經》,其在開篇第一句便有言,道可道,非常道。

要說題目考較的是對道家經典的解讀,那麼大師兄也太俗氣了些,可要說透過題目顯露出自身的思想境界,那也太難了點。

“你是如何對答的?”

木三千極為好奇,迫不及待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