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山上好乘涼 第六十三章 煮茶論江湖

張銘鈞煮茶泡茶,手法略顯笨拙。

不過李顯皇帝依舊笑眯眯的看著。

楊問遠跟另外兩個侍衛被大師兄帶著出去轉轉,看看玉柱峰上雄奇秀麗的景色,也看看山上道士練拳做功課。

後殿的暖閣裡,就剩下了皇帝跟張銘鈞。

“江湖才有真風流。此話直到朕這趟出太安城才算親眼見識。深宮高牆裡的生活,著實是太過乏味了。”

皇帝接過張銘鈞泡好的茶在鼻下輕點,一股新茶的清香透進顱腔極為舒爽。

“陛下日理萬機操勞的是整個帝國,江湖上的風流不過是狹隘的恩怨罷了。”

張銘鈞跟李顯皇帝算是舊識,早在李顯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兩人就有過交集。對於現在已經是九五之尊的李顯,張銘鈞敬則敬矣,並無他想。

“可朕還是很羨慕江湖人的自由啊。”

李顯小抿一口,舌尖扣齒回味一番,新茶清鮮,但畢竟還要經過些時日才能沉澱到醇香。

“哪兒有什麼自由,不還有句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的。”

“真人遠離廟堂,更不知曉官場糾纏啊,那才真是身不由己。前年順州遭了旱災,一級級上報到了太安時已經餓死了幾千人,災民逃荒湧入別州,一時間社會動盪。朝廷估算下撥賑災銀兩,一項項算下來要五千萬兩之多。皇后知道嚇了一跳,受災的人數才不過十幾萬,這五千萬兩足夠每個人分好幾百兩了。王首輔恰好在場,他說這賑災的銀子,能有五分之二是給給各地災民所用,其餘的都是上下打點官員。朕明知道那些官貪,可依然沒辦法處罰他們。這背後牽扯,世宗豪族官派勾結,像是樹根一樣糾纏不清。這才是朝堂上的不自由啊。”

皇帝難當,好皇帝更難當。

每一條利國利民的政令推出都會遇到層層阻礙,就算李顯在大殿上直接發了脾氣,罵的文武百官狗血淋頭甚至砍掉幾個腦袋,他們中的一些表面上嚇得跪在地上高呼有罪,其實心裡說不定就在暗暗嘲笑皇帝的無能。

“若是江湖,最起碼做事能痛快些,有仇就報仇,有怨就報怨。”

“也許吧。咱們出家人向來與世無爭的。”

“我倒給忘了,在真人跟前說什麼打打殺殺,實在有擾清淨。”

“陛下言重了。”

“說到江湖,雖然朕久居宮中見識寡薄,但也聽旁人說起過一些。關於江湖宗派似乎有個一山一寺一書院,兩宗劍道歸一人的說法?在宮裡礙於舉止禮儀也不好抓著人詳問,真人能不能幫朕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不敢當,確實是有這種說法,若是陛下想聽貧道就說幾句。”

一山一寺一書院,兩宗劍道歸一人,江湖上有這種說法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開頭的一山一寺,指的便是武當山跟西方佛門蹤源雷音寺。兩方能在這排名上分列一二,不止是因為武當修道巧奪天工,禪宗普渡功法神奇,更因為兩者因為其哲思而對世俗有著莫大的影響力。

書院說的則是太安城裡的嶽麓書院,欽天監蘇世玉,現在已經是輯武司司值的宋知命,還有很多大儒符師,都是出身書院。

兩宗指的一是北疆爛柯山魔宗,一是西蜀皇族劍宗。龍殊跟東皇太一都算是這兩宗之人。

至於最後的劍道歸一人,這五個字實際上是對寧逍遙莫大的讚譽,天下劍道他為魁首。

張銘鈞細細將這些講給皇帝,皇帝一時間聽得出了神,看著窗子外邊的山崖許久沒回過神來。

“陛下?”

張銘鈞已經講完了寧逍遙在武當的成名一戰,皇帝只管神遊也不知道聽沒聽。

“嗯?哦哦,朕有些分心了。”

皇帝收斂了視線回過神來。

“朕如果在東海辦一場武道會,以此來點評武榜排名,日後各宗門憑武道會可如軍籍封官進爵,如何?”

皇帝忽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