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吃得了苦,隨我 (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趙明誠想著自己家老爹肯定是動了歪心思,造反的事情,現在還只能是意淫。

“我就想拿點錢,給兄弟們炫耀一下。”

趙挺之聽了,自然搖頭。“富貴不外露,你怎麼把我以前教你的東西都給忘了。”

趙明誠不吭氣。好啊,這不是誆我嗎?那麼多寶貝錢財,要是都成了自己的,想幹什麼幹不成。

趙明誠正想著要不先離開書房……

“我本一寒士,年少時家中沒有資財,一貫錢能用一個月,十分勤儉辛苦。後來考中進士第一等,這才漸漸積累家財,隨後又娶了你的母親,逐漸積累家業,方有了今日。你想要錢的心情,我自然明白。”

“熙寧年間興建學校時,我被選為登、棣二州教授,德州通判。當時先帝即皇位,賞賜士卒們緡錢,郡守貪汙不及時付給士卒,士卒們得知此事異常憤怒,拿著白梃衝進府衙。”

“郡守那廝敢做不敢當,自己獨自躲避,其他的官吏們也都逃走。只有老夫一個人端坐在大堂上,問明情況,立即拿出府庫錢財分發,而懲治帶頭鬧事的人,那些士兵們這才安寧下來。”

“我趙挺之敢當別人所不能當之事。可是天下的才子們,卻都痛斥我。蘇軾罵我是聚斂錢財、反覆無常的小人。再看看蘇軾為百姓們做了什麼吧,每天自己喝酒吃肉,一樹梨花壓海棠,他又算什麼?縱使文章千古,可是他真的善待了百姓,做了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嗎?”

趙明誠懵了,“爹,你是說,蘇軾他曾經還罵過你?”

“是啊,他不僅自己罵我,還在朝堂上當著先帝的面罵我,還寫信給他的朋友罵我。”

“可是他不是大文豪嗎?”

趙挺之聽了大笑,“大文豪?你說文豪我都想笑。司馬相如是文豪,文采風流,可是也只是為了錦衣玉食;李白是詩人,可是卻一點政事都不懂,揮霍完家財,最後把兩個小女兒嫁給買牛郎。”

“杜甫是詩人,可是他的孩子從小到大連頓飽飯都沒吃過;如你所言,蘇軾是文豪,他是詩寫的不錯,可是觀察他的一生,除了和皇帝鬧彆扭,和我們鬧彆扭,他有幹過正經事嗎?”

趙明誠苦思,好像確實沒怎麼聽說過。

“父親,您好像看不上蘇軾。”

“我自然看不上蘇軾,更看不上黃庭堅。在我心目中,古今唯有兩個英雄,一是當世王相公,他一生為人清正,力主變法。可惜到後期被奸佞小人所蠱惑,變法到了後期已經失了原味。”

趙挺之說罷,又看著趙明誠,“這後一句話,你聽了之後最好忘記。”

“父親放心。”

“還有一人,那便是高適。”趙挺之捋著鬍鬚,談起他來那是一臉自豪,“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是他的名句。只是他詩寫的好,只是其一。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不止於寫詩。想當初安史之亂後,他從軍帶兵平叛。這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君子。”

“有些人一昧的執著於官場的是非黑白,說什麼清白正直。可是我從來沒有見哪個清白正直之士真的讓萬民因為他而免於疾苦。在我看來,臣子沒有忠奸之分。”

“如今有一個人,他為了黎民百姓欺上瞞下,對於君王來說,這就是不忠。但是也有人,唯皇帝的命令是從,對於帝王來說,他就是一等一的忠臣。可是如果君王讓他欺壓百姓,他就照做,這也算是忠臣嗎?”

趙明誠聽了這番話愣住了。

“兒子,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隻有是非黑白這麼簡單。史書上有些人看似是愷悌君子,青史留名,那是因為有人把他的劣跡都給抹去了;而史書上有些人惡貫滿盈,也只是因為有些人把他們的善行善舉給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