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說的倒是。”小寶被蕭寂這問題給難住了,“娘,那怎麼辦啊……爹說的沒錯啊,驛站那麼多賣飯的,咱要怎麼競爭?”
“驛站賣飯的多未必是壞事。你們想想,不管是驛站還是城裡鎮上,賣飯的都不少,可是他們的生意還是能做下去。相反,先前咱賣涼茶,只有咱一個攤,結果現在都做不下去了。
說明賣飯比賣涼茶靠譜多了,也不怕有競爭對手。只要咱做得比別人好就好。這個好,未必是味道好,我剛才也說了,趕路的人要的是補充體力,未必要求味道好吃。”
“那要怎麼做?”妞妞眨巴著她的大眼睛問。雖然她想法沒有小寶多,但是卻是個熱愛學習的乖寶寶。
雲錦書見到連妞妞也參與進來了,這一家四口一起商量生計的感覺可真好。
“我的想法是做一些方便帶上路的吃食。在驛站的,趕路的人多,有的甚至要趕個好幾天的路,這樣一來,路上吃什麼就很重要了。
咱丁香縣在南北交界的地方,有喜歡吃米的,有喜歡吃麵的。麵食像包子、饅頭這些都容易帶上路吃,可是米就不方便帶了,那讓那些喜歡吃米的人怎麼辦?”
“粽子!”小寶舉手。
“餈粑!”妞妞接著說。
真是兩個聰明的孩子。
“小寶妞妞聰明,粽子餈粑自然是米做的,但是跟飯比,還是有差的。我想做的是竹筒飯。”
“竹筒飯?”小寶和妞妞一臉的疑惑,對這個詞,兩個小傢伙是前所未聞的,就連蕭寂也有些不解。
“嗯,就是裝在竹筒裡的做熟的飯。相公,咱家那些竹筒碗反正也賣不出去的,咱乾脆拿來做竹筒飯,買飯白送竹筒,讓他們把裝著米飯的竹筒帶上路吃,你看如何?
試想,在趕路勞累的時候,停下來休息,能吃上一碗飯,那可比啃饅頭、吃乾糧、吃粽子要好多了。而且咱白送竹筒碗的,那竹筒碗還能重複利用,會買的人豈不是更多?”
“嗯好。”蕭寂很快就明白過來了。
“不過我們先前拿去賣的那些竹筒碗我覺得不合適,那些沒蓋子,不方便路上帶,我得去重新砍一些竹筒回來,竹筒碗的邊緣我在內側剮去一圈,蓋子外側我也剮去一圈,這樣蓋子就能扣緊到碗上,方便帶著趕路了。”
“咱還可以在竹筒碗和竹筒蓋上分別刻上四個小豁口,用繩子扣到小豁口上紮緊,這樣更方便帶上路!”小寶認真聽完雲錦書和蕭寂說的話後道。原來他不僅認真聽了,還思考。
妞妞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飯,也在認真聽。
“爹,娘,咱可以把白茅葉搓軟後拿來當繩子,白茅葉可結實了,搓軟了就不會割手了。”
“嗯好。”雲錦書點頭。
“那咱就這麼做。而且咱以後得天天去,不能去一天不去一天的。咱賣涼茶就是斷斷續續,結果生意被人搶了。賣竹筒飯可不行。
咱不僅天天去,還要把口碑打出去,等以後掙了錢,咱就開飯館,賣飯的人這麼多,咱只要做得比別人好,就不怕沒錢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