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聯盟誕生於一個平凡的星球,沒有值得稱道的科技,也沒有令人感慨的史詩,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登上太空之前都十分平凡。
唯一稱得上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比其他文明要早一點登上天空。
但是在觸碰星空之後,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他們也許並沒有那麼“平凡”。
在亞光速飛船第一次駛離恆星的重力井時,他們發現了一座屹立於星系之外的巨大建築。
那是一座星門,就像一個古老的傳承一樣將星門的技術帶給了他們。
而穿越星門之後,他們發現了一個遠古文明的寶藏,藉助這份強大的助力他們很快就在星海之中混出名堂,並用對星門的先進理解迅速構建出了繁榮的星門網路。
而這也是他們文明名字的由來。
為了能保證這些星門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的科技與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在星海之中也排在前列。
時至今日,他們也未曾停下過在各種地方建造星門的行為。
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方便收取更多“星門使用費”,但他們確實客觀上讓銀河更加緊密。
現在不知道有多少文明已經離不開他們的星門,每一次星門的維護都能看到一部分依賴者進入短暫的停滯期。
也因此,在繁星聯盟表達出想要爭取一個席位時,他們很快就得到了一眾支援,以壓倒性的優勢牢牢佔據了他們的位置。
常任理事會的席位少了一個之後,剩下三個席位引來了更激烈地爭奪。
其中最先出線的是一個君權制文明,但很可惜並不是湍流第一帝國,而是另一個老牌的星際強國——“征服者帝國”。
不要誤會,這不是一個失落帝國。雖然“XX者”已經成為了失落帝國的專屬稱呼,但總會有一些頗具野心的文明在這方面使用一些巧妙的手段。
比如這個星際文明的全稱就叫“征服者帝國”,而不是“征服者”。
那個“帝國”並不僅僅只是對他們政體的稱呼,同時還是他們文明稱呼的一部分。
每一次在“星海共同體”談事情時他們總會強調一遍自己文明的全稱,以防有人認為他們是在“自稱失落帝國”。
但是在面對一些被他們納為封邑的文明時,他們偶爾也會省略“帝國”的稱呼,逞一把失落帝國的威風。
而現在的“征服者帝國”已經很久沒有擴張過了,他們將負擔轉移給了那些被他們征服的朝貢文明,早早墮入了享樂生活。
如果拋卻與失落帝國相比“卑如螻蟻”的經濟科技軍事水平,他們其實也算得上某種程度的“失落帝國”。
不過與失落帝國幾乎不關注外物的形象相比,“征服者帝國”很熱衷於參與星際事務,而且總是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姿態。
這一次的星海理事會席位選舉,自詡“上國”的“征服者帝國”自然要前來參與一手,並在他們大量朝貢文明的努力下成功奪得了一個席位。
剩下的席位也很快迎來了第二個出線者,是一個新興的智械文明——“侍奉樂園”。
這個似乎有些排外的智械機僕們原本不想參與這件事,但是僅有的幾個智械文明卻強烈推舉了她們,似乎是覺得她們這種與有機生物共生的狀態能夠更好地在“星海共同體”之中發揮作用。
而出於對勢力分佈的考量,這個代表著智械文明的“排外機僕”也得到了大部分中立者的支援,拿下了第三個席位。
於是對最後一個席位的爭奪前所未有地激烈,絕大部分文明都在絞盡腦汁動用一切力量來幫助站隊,以求奪得最後一個席位。
至於蜂群呢?他們的文明數量實在太少,被算在“智械”裡了。大家都是格式塔意識,被這樣對待也十分合理吧?
當然,“星海共同體”內也不全是對爭奪席位感興趣的文明。
火種聯盟就是其中一員,他們雖然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常任理事文明”,但是他們明白他們太過年輕了,完全不可能爭得過那些老牌文明。
於是將自己的站隊選擇賣了個好價錢之後,他們繼續投入到了對土著和太空野生動物的事業之中。
他們的一位星際冒險者兼土著教育家發現了一個土著文明,並傳來了一個特殊的發現。
那個土著文明內,似乎存在著一種神奇的“許願機”,這讓他們對這裡充滿了好奇,於是派人來到了這裡。
殊不知,一場席捲整個銀河的威脅,即將從這裡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