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星門戰役”僅僅只取得險勝,而“意外之敵”仍然表現得沒有受到太多影響之後,銀河文明們對於這場“天災”的抵抗就轉入了下一個階段。
或者說從來就沒有變過,只憑著“借”來的“守護者艦隊”,以及“監護者”主動駐守在各文明母星系的鎮衛艦隊,乖巧地躲在後方,暫時置身這場銀河危機之外。
大批次的“意外之敵”艦隊被“監護者”於國境之外攔下,並在無數的星系中產生交火。
保守估計,“意外之敵”和“監護者”的戰爭已經造成了近萬艘不同規格艦船的直接損毀。
然而戰爭並沒有因此而放緩腳步,反而愈演愈烈。
每天都有數場爆發在銀河各地的太空戰被監測到,佔據了銀河四個角落的“意外之敵”總能從出人意料的位置發動進攻,而“監護者”則從未出現過防守的缺陷。
即便偶有漏網之魚能夠進入各文明的境內,也會被“守護者艦隊”逮住並消滅。
主戰場他們沒能有什麼發揮,但至少對付這種漏網之魚不會有太多問題。
也是這時銀河文明們才明白,援助艦隊為何會被命名為“守護者”。
或許“監護者”早就計算出艦隊在他們手中並不能爆發出“毀滅者”的效果,這些艦隊是為了“保護”而被交予他們手中的。
他們選擇用“守護者艦隊”去主動出擊本就是錯誤的決定,然而“監護者”卻並未對他們在“星門戰役”中送了一波表達什麼看法。
只是一如既往地那樣,回應期待,然後再歸寂靜。
“星門戰役”的慘勝最終被包裝成了一次大捷,曾經低迷計程車氣再度重燃。
看著那些“嶄新歸來”的“守護者艦隊”,民眾們還真的以為他們對意外之敵打出了一比一百的超級戰損比,一時間各地歡欣鼓舞。
不過這般景象並未持續多久,因為各個政府統一的說辭,在逐漸流行的網路“流言”中出現了破綻。
似乎有一批星際冒險者拍到了那場星門戰役的實況,暗中在星際網路流傳。
這種亦真亦假的訊息最容易令人相信,很快民眾們就開始懷疑起了那場戰役的真正情況。
他們想得甚至比政府真正做的還要極端,他們認為文明的主力在那場戰役中已經全滅,現在的這種喜悅只是政府故意營造出的氣氛,目的是拉著所有人一起“玉碎”。
一時間,混亂和暴動四起,各處星港遭到了暴徒襲擊,目的是為了搶奪飛船逃到其他地方。
除此之外,基礎設施遭到破壞以及重要人物遭到刺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外敵還未親至,文明內部就出現了怪異的混亂情況。
曾經能於“文明殲滅者”危機中團結一致的人們,似乎在有預謀的推波助瀾下,出現了裂痕。
而最早流出傳言的那批“冒險者”,也早就不知所蹤。
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意外之敵”於銀河肆虐的這段時間裡,幾乎所有的冒險者都老老實實地回到了文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