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交付予銀河文明的“守護者艦隊”似乎早就已經在“監護者”的安排下,徹底脫離了這個機械智慧的掌控。
在第一次得到了這些戰艦援助之時,所有文明都下意識地檢查起了這些飛船的一切,隨即不約而同地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這些戰艦已經很“老”了。
古老並不一定代表著強大和神秘,它也會代表著衰弱與僵化。
那些“守護者艦隊”彷彿從建造之初就從未有過停歇與維護的時候,它們一直都在“戰鬥”,直到被交付前也未曾停歇。
裝甲上的傷痕訴說著戰鬥的慘烈,而時間也無法消磨的濃烈戰爭氣息,則更為這些古老的戰士們鋪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沒有人知道這些戰艦們曾在什麼地方戰鬥,也沒有人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才導致了戰艦的傷痕。
但唯有一點他們是知道的,就是這些戰艦有著遠超他們的技術含量。
包圍了戰艦的護盾立場本質上與銀河文明的通用貨似乎沒什麼區別,但是在同等護盾能級下無可匹敵的防禦力就是最好的區別。
覆蓋在戰艦表面的裝甲經過研究之後,已經被銀河文明確認是“零素裝甲”,即由簡併態物質組成的裝甲,這種物質最常見的地方就在中子星上。
雖然明白原理,然而憑現在的銀河文明卻根本沒辦法提取這種物質。
他們只在實驗室中人為地合成過一丁點的簡併態物質,就這這位科學家的團隊都因此獲得了有關的銀河獎項,聲名大噪。
在他們眼中的零素物質是用來研究的珍貴研究材料,還從未想過整個戰艦的裝甲都是由這種物質所組成的。
於是除了驚歎之外,這種“移動的寶藏”也幾乎每天都有科學家在觀摩。
畢竟只要能從那些零素裝甲上扣下來一點,於研究而言都有莫大助力。
除了這些外部的部件之外,戰艦內部的設施也向來是研究的重點,包括佈局、零件、無人自動化技術等等都是足以讓他們產生革新的事物。
在“監護者”頂在最前方、而他們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的這個安穩環境下,不少人甚至無意識地將之當成了自己的東西。
雖然在“星門戰役”時,這些文明出於自信狠狠地送了一波,但實際上仍有一部分的“守護者戰艦”作為研究素材被嚴密保管在母星系之中。
而第二次向“監護者”借這些戰艦之後,大部分文明似乎都已經放開了許多。
他們已經不會再蠢到用這些戰艦去正面對抗“意外之敵”,但藉助這些戰艦進行的研究要更加地變本加厲。
有人甚至在秘密計劃拆解這些失落戰艦,研究其中的奧秘;或是將之作為實驗新武器的靶子,“不小心”誤傷了隊友。
“天上掉餡餅”的事總是會令人不夠珍惜,哪怕在面對“意外之敵”的散兵遊勇時,他們也會採取不顧戰損的激進政策來徹底消滅敵人。
畢竟有“監護者”作為後盾,他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儘可能多地獲取失落文明與“意外之敵”的資訊,“浪費”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