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五章 毀壞的以太相引擎

建造哨兵陣列、以及探索“橢圓星系阿爾法”的過程相當地順利。

正如李文淵從那些“飛昇者”遺孤的記憶中得知的那樣,這群“飛昇者”幾乎殺光了除了他們之外的所有生物。

可能還有一些苟延殘喘者還隱藏在暗處,不過時至今日,就連“飛昇者”的族群都產生了銳減,真有其他殘存的族群,下場恐怕也不會比“飛昇者”好得到哪裡去。

他的飛船連續駛過了數萬個星系,卻連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沒見到,固然有“飛昇者”大滅絕行為的原因,不過宇宙本身大概就是就是這幅死寂的模樣。

而這也更讓李文淵意識到銀河的情況有多麼稀有。

畢竟就算拋開那些活躍的文明,銀河中太空變形蟲、太空鯨之類的太空野生動物也是常有出沒的。

這些神奇的生物最初因為光速被困在了某個星系內,卻也隨著超空間航道的搭建而逐步擴散至整個銀河,為那片星空增添了一份生機。

“……若是‘飛昇者’的步子沒有邁得那麼大,或許也能鑄造出類似的世界吧?”

回想起“飛昇者”的歷史,李文淵有些微微地唏噓。

雖然這片星河的科技發展得有些不一樣,但按照這裡得天獨厚的靈能環境、以及“飛昇者”對靈能的理解,鼓搗出什麼“靈能超空間航道”也許並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飛昇者”文明最終並沒有做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而是選擇幹一票大的。

或許是追求“旅者”的信念太過極端,也可能單純只是因為“再無對手”的傲慢,他們在準備得還不夠充分時就執行了那項“飛昇”計劃,並導致了若干年後星河變成了這幅鬼樣子。

人類和“飛昇者”,兩個相似的“先古文明”,最終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銀河內外的差異性還挺大的,倒是沒想過第一次外出就遇上了這麼一個特殊的星河……或者說,銀河才特殊的那個?”

在這片星河中航行的旅途是無聊的,與銀河那種隔幾個星系就會發現一些遺蹟的情況不同,這裡是真的將“荒蕪”貫徹至了每一個星系。

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這裡的生命並沒有“保留”的習慣,在生存與變強是第一要務的社會,文化與歷史完全沒有萌發的餘地。

李文淵倒是在某些曾經大機率是宜居星球的星球上發現過文明存在的痕跡,但僅從那些石質的殘垣斷壁判斷,他會將之當成什麼原始部落。

然而那裡實際上曾經就是一個星際文明,根據出土生物化石上的宇宙輻射殘餘顯示,那些文明的個體曾大量地在宇宙活動,這基本上只有星際文明才能做到。

這片星河的文明是真的“唯心”,按銀河文明的時代來換算的話,在這裡的文明還處在古典時代,就開始在宇宙和其他文明廝殺了。

星際文明最基本的“行星統一”很早就被文明中的強大靈能者完成,他們確實能集個人的偉力來直接跳過文明的發展程序。

但是這也導致了文化傳承這種精神層面的“上層建築”發展緩慢,個人終究是個人,沒有辦法提供那麼多精神層面的食糧。

而這裡“唯實力論”的社會風氣也無法為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提供物質保障,所以顯而易見地,這裡是沒有“史官”的。

“……沒記錯的話,靈能是一種與精神世界有莫大關聯的能量吧?結果這裡的生命卻反其道而行嗎……”

檢驗過更多疑似有文明存在跡象的星球后,李文淵從未找到過一座像樣的遺蹟。

就像這些文明對保留自身的歷史毫無興趣那樣,也許客觀的因素就決定了他們只能“活在當下”。

不過在大量飛船的探索之下,他終歸還是有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