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個宇宙紀元。
當這個時間名詞出現在眼前時,李文淵著實是被震驚了一把。
他不清楚這是否單純只是不同文明之間對計數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誤解,但他更傾向於否,因為“逐火者”這神神叨叨的記錄似乎說明了他們是來自於“上一個紀元”的文明。
【蓋婭星系】
【我們認為這是一條顯著可行的道路】
【依照我們在上一個宇宙紀元中的經歷,我們認為我們在宇宙探索的初期浪費了過多的時間】
【一步慢步步慢,假設能在這裡締造一個“蓋婭天堂”,那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無疑能夠極大地推進文明的程序】
【而“我們”這一次,或許可以成為“先驅者”】
“逐火者”的記錄明確說了,“搖籃”星系這種所有行星都是蓋婭星球的情況是他們乾的。
這個來自上一個紀元的文明在行星改造方面有著難以置信的成就。
“搖籃”星系保底至少有兩千億顆恆星,即便不是每顆恆星都代表著一個星系,這之中的行星數量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項改變整片星河生存環境的壯舉,在李文淵看來其難度不亞於銀河“帷幕”,某些層面上甚至比“帷幕”還要困難。
硬要等價的話,或許和修建足夠複雜的超空間航道網路是一個等級的,一個側重於文明的誕生與自立,一個側重於文明的交流與合作。
李文淵此時甚至在想,假如有一個地方,外有“帷幕籠罩”,內有大量蓋婭星球,每個物種都是天選之人,也有發展完畢的虛境供人使用,就算做不到使用靈能也有遍佈的超空間航道來發展唯物科學。
這或許就是最完美的“起源”了吧?能從這種地方走出的文明,想一想就覺得可怕。
而“檔案庫”記錄中的“逐火者”,就是做到了其中一點——將所有行星變為蓋婭星球。
“既然蓋婭星系是他們製造的,那麼這種時空結構異常薄弱的情況也是他們導致的嗎?”
他想到了這一點,同時也飛速在“檔案庫”資料中匹配著與“逐火者”風格相似的資料。
“搖籃”星系現在最大的異常點就是“逐火者”,按照他的經驗,這種文明對星系的影響是巨大的。
不僅是薄弱的時空結構“背景”,甚至於現在“收縮的世界”也可能會與他們有關。
而在他尋找“檔案庫”中有關的資料時,“逐光”文明也進入了緊急戰備狀態。
位於遙遠邊境星辰的哨站們檢測到了“逐火者”的異動,這個失落帝國特有的植物戰艦正在大量接近邊境星系。
雖然還沒有正式發起宣戰佈告,但“逐光”文明明白的,大逃殺中從來不需要遵守什麼繁文縟節,只要能走到最後便是最正確的方法。
而“逐光”的領袖也緊繃心絃,冷靜地應對著即將到來的戰爭風暴。
只不過他有些微微地可惜,因為他們的“次元製造機”正在進行規模化生產,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從現在的狀態重新回到巔峰。
到時候再面對“逐火者”,他們的勝算無疑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