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不會是“記錄者”的某個實驗場?
以他們在“旋渦星系阿爾法”中幹過的事情來看,那個惡趣味的文明為了某種社會學研究製造了這麼一場實驗也並非不可能,目的在於研究“文明集體在收縮的世界下會是怎樣的反應”。
按照“每片星河中都有他們建造的‘觀測終端’”這個先決條件來看,假如“搖籃”內也存在著“觀測終端”,那這個監視器必然會對逐漸收縮的世界做出反應。
如果這場實驗與他們無關,那“記錄者”肯定會為了不讓記錄中斷而來嘗試阻止那種現象,並留下痕跡。
如果他們就是為了記錄這場實驗的資料的話,那“觀測終端”肯定會在星系的中心,只有那裡能夠在迫近的黑暗中觀測到實驗結束。
尋找“觀測終端”可以讓李文淵確認這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不過很顯然目前他無法知曉這件事的答案了,因為從和“逐光”領袖的對話中,李文淵發現這個殘存的文明已經陷入了資源極度匱乏的狀態。
文明的大逃殺中,固定的工廠都是不被需要的。
他們發展出了一種新的星際生存方式,文明的一切都被裝在了無數的巨型飛船上,隨著黑暗的迫近而向內圈退縮,並蒐集一切可用的資源。
但是“遊民”終歸不如“定居”具有生產力,更何況他們還在大逃殺中損耗了過多的積蓄。
在“四進二”的戰爭中,他們的對手在殊死一搏中摧毀了他們的生產艦隊,這幾乎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雖然最終他們還是熬死了敵人,但現在他們也因為崩潰的生產線而陷入了資源危機,曾經能夠靠飛船自主完成的產出現在需要他們派人去到處蒐集。
不僅如此,他們還需要時刻防備“逐火者”的襲擊,這更是為他們本就惡劣的生存環境雪上加霜。
現在的“逐光”甚至因為食物匱乏而瀕臨崩潰,堂堂星際文明居然會被餓死?這讓絕望的“逐光”領袖時隔多年再一次發出了求救訊號,目的也不是求救,而是留下遺言。
只不過這一次真的有文明回應了求救訊號。
瞭解了那邊的情況之後,李文淵當即就決定讓一些無人飛船躍遷過去尋找“記錄者”的線索,順便給“逐光”文明提供一點幫助。
然而當他希望“逐光”提供一串詳細到足以進行躍遷的座標資料時,收到的卻是讓他心頭微震的內容。
“這是……”
資料內容中確實提供了極為詳細的座標,足以滿足躍遷的需求,然而其中卻有幾個異常引數。
極為熟悉躍遷的李文淵知道,那代表著那裡的時空結構已經極為薄弱,形象地形容的話,就是“紙一樣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