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丹道選擇取一舍九的凝練藥性方式,不單單隻有最中庸的選擇,還有著另一層深意。
作為丹師當然明瞭其中玄機,在座的修士雖不甚明瞭,好在此前都做了功課,對此大多都有模糊的瞭解。
譬如藥性純粹,大多都只知會使藥性變的更強,卻不知道如果一味靈材,天生藥性就極為純粹,會發生如何玄妙的變化。
而這,才是取一舍九的深層含義。
“新丹道成丹,絕無下品,最次中品,尋常丹師可煉成上品,大丹師丹品最佳。”
果然!
其實在取一舍九這個概念說出之時,諸多丹師便有了猜測,此時確定,紛紛震動。
丹藥品級向來受三個方面的制約,本身藥性、煉丹爐與丹師自身手段,三者十分重要。
此三者外,亦有其他要點,譬如天時、地利等影響,這倒又關係到丹師自身的手段以及運勢方面,亦算三者當中。
一株靈材本身藥性強弱,對應的就是藥效強弱,此處雖然丹師也有手段增加或削減,但上限就在那裡,一株百年靈材絕對到達不了數百年的藥效。
同時,兩株品種一樣的靈材,就算在同樣的地方種下,外部環境全都一樣,成熟的時間也會有細微差異,藥性方面更是如此。
靈材種子那怕來源於一株母株,其方方面面也有細微差異,何談靈材絕大部分都是單株成活,一株靈材往往都只有一顆種子,因此種子來源都不同,種下去自然有所差異。
藥效方面也是如此,同樣一種丹藥其中兩枚成色相同,任何方面看起來都是一樣,甚至吸收起來發揮的效用也是一樣,但不能因此就認為兩者藥效相同。
普通修士難以發現,丹師卻知道兩者藥性有著細微的強弱,或是此強彼弱,或是此弱彼強,再不然就是各有各的優勢,雖然極其細微,卻還是有的。
不論大門派還是小山頭,此事皆同,只是彼此手段不同,因而丹藥的藥效強出一籌。
其次是煉丹爐,丹爐有諸多分類,按照實用級別劃分大致有銅爐、鐵爐、石爐等。
銅爐最為常見,效用也最平凡,其鑄造材料最為多見,因而銅爐最多。
最多並不意味著最次,銅爐是十分中庸的一類丹爐,任何一個丹師起步便是銅爐,且銅爐鑄造材料雖然常見,但那是指普通丹爐,不乏有許多丹師使用十分罕見的銅材鑄造丹爐,這樣的丹爐當然超出銅爐這一範疇,但其本質還是銅爐。
再者就是鐵爐,鐵爐的鑄造材料極多,但真個適合鑄造丹爐的其實不多,或者說絕大多數鐵爐作用只是稍微高出銅爐一絲,那一絲便是指鐵爐煉丹的時日。
同樣一爐丹,銅爐跟鐵爐作用相差甚微,但銅爐煉丹藥效較容易吸收,鐵爐煉丹藥效雖然不變,吸收起來難上半籌,但鐵爐在煉製丹藥的時日上,快出一成。
修士們內心一算,吸收一枚銅爐煉製丹藥要三個時辰,吸收一枚鐵爐煉製丹藥要四個時辰,那麼還用選麼,當然要銅爐煉製的丹藥啊。
而丹師內心一算,銅爐一爐丹十日,鐵爐一爐丹九日,藥效一致,而銅爐時日稍長,那麼當然要選擇鐵爐啊。
事實上修士們跟丹師們的做法也的確是如此,不過具體的情形卻不如他們想的那麼美。
很簡單,丹藥的服食問題。
修行路上離不開丹藥輔助,不論是療傷或者修煉,都需要丹藥來幫忙。
不過丹藥並非萬能,不說其他,單說丹藥本身,它並非殺死修士自身之物,而是外力,被修士吸收後,還需要一定時日的消化。
一枚輔助修煉的丹藥,能用上一日或多日,但並不能太過連續的使用,一般服食一枚後,最好要隔上一二日,直到丹藥被徹底消化為止。
根據功法的不同,少則一日多則三五日,這個時間是必須的,也有不信邪的修士,到最後都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