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第92章 長遠打算

周建平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生產副廠長胡國林,另一個是銷售科小梁。經常外出的人,對出差不感興趣,像胡國林這種成年累月跟生產車間打交道的人,很想出去轉轉。

從工作的需要程度考慮,派小梁跟著張工外出考察最合適,因為胡國林是主管生產的副廠長,他對於生產一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幾年來胡國林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周建平想給他一個小小的“獎勵”。

“讓國林陪張工外出考察吧。”周建平道。

“國林是生產副廠長,他不在家,生產這一攤子怎麼辦?”趙馨梅提醒道。

“讓他把車間的生產安排好,現在每個車間都處於平穩執行狀態,一般也沒啥事,是吧,張工?”

“食品生產是個相對安全的工業過程,只要把人員和原材料組織好了,一般情況下沒有啥事,出現裝置故障,有維修人員負責,再說,每個車間不是還有車間主任嗎?最多十天八天就回來了。”因為曾經在車間做技術指導,張工跟胡國林比較熟悉,看來他也願意讓胡國林陪著。

考察生產技術的目的,主要為了確定技術路線,只有確定了工藝路線,才能最終確定引進什麼樣的生產技術和裝置。蔬菜加工專案跟以前的產品不一樣,張工對此也不太精通,將來的生產技術要全套購買引進,張工只是作為健生食品廠的顧問,在技術上把關,他並不具體負責某項技術。

經過石科長協調,周建平和趙馨梅準備第二天跟濱城鎮商談土地租賃合約,趙馨梅突然想起一個問題,“請石科長吃飯那天,聽你說對面積一百畝的那塊土地感興趣,是這樣吧?”

“對,那次去濱城鎮實地考察,我就相中了那塊地。”周建平道。

“可是,以我對政策的觀察,城市規模的擴大是將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趙馨梅道。

“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人口必然增加,城市規模擴大是必然趨勢,蔬菜消費也要隨之增加,咱們的新專案不正是為了順應這種趨勢,滿足這種需求嗎?”

“你說的沒錯,但我不是這個意思。”

“你想說什麼?”周建平疑惑地看著趙馨梅。

“我在想,在這種趨勢下,咱們腳下的這塊土地能不能有什麼變化?”

“這塊土地怎麼啦?”周建平被趙馨梅的話弄得莫名其妙。

“我很關注國內新聞,不管是咱們本省的大城市,還是國內其他一些大城市,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原來位於城區的一些生產型企業,都在陸續搬離城市,騰出的土地用來搞城市建設。”趙馨梅道。

“我對新聞關注不夠,但有一次我們三個聚會,馬興偉也談了跟你同樣的問題。雖然華興這個地級市還算不上大城市,但我相信早晚也會走這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說,咱們這個廠區能不能保得住,還真得打個問號。”

“所以我建議,這次咱們在濱城鎮建新廠,不妨把這個問題考慮進去。”

“好倒是好,咱們現在的資金規模只夠新專案建設,搬遷舊廠也需要建廠房,現在沒有這筆資金呀!”

“不是說現在就搬老廠,我想建議在新專案徵地選址時,把將來老廠搬遷需要的土地預留出來。”

“這個建議好,不過我相中那塊面積為一百畝的地塊,除了建設新專案,即使將來把老廠搬過去,也應該容納得下吧,現在老廠的面積才四十畝地,新專案佔地五六十畝還不夠嗎?”周建平道。

“如果只考慮新專案和老廠搬遷的佔地,一百畝地足夠了,假如要往長遠打算,你覺得有必要嗎?”趙馨梅雖然不是老闆,但從體制內出來,她可真把健生食品廠當做了自己的歸屬,有些事情,周建平沒想到的,她都替他想到了。

“這個,當然有必要做長遠打算,看看吧,咱們根據實際情況,只要有合適的地塊,這次可以一併考慮。”

這段時間經常打車,周建平再次覺得買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跟馬興偉打電話,“興偉,你託他買車那位朋友給你回信了沒?”

“前天他給我回了個電話,說還要等幾天才有準確訊息。”

“哎喲,我這裡等著用車,每天進出辦事好幾次,打車不說,關鍵是有時候並不是想用車就能打到車,你那位開計程車的同學很給面子,有幾次因為我這裡用車,把別人跟他事先約好的都推掉了。想不到買個車還這麼難!”周建平概嘆道。

“你是不知道呀,國內生產小汽車的就那麼兩三家,而且產量都不大,透過近十來年的經濟發展,全國想要買車的使用者可不少,這就跟以前的物質短缺一樣,就差沒有憑票供應了,不過要是沒有關係,你就是排隊也排不上。”馬興偉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