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引用《詩經》《全書完》
曾子解讀道:“只有做到天下極致的真誠、真實,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範,才能樹立天下的根本法則,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這需要什麼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樣誠摯,他的思慮像潭水那樣幽深,他的美德像蒼天那樣廣闊。如果不真是聰明智慧,通達天賦美德的人,還有誰能知道天下極致的真誠、真實呢?”
“嗯!繼續往下讀!”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曾子答應一聲。
一個人只有做真誠、真實,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後才能擔當治國之大任!真誠、真實是根本!
但是!那是在和平的環境下,在你有權力、武力控制的環境下。而你沒有權力和武力作為保障,你這樣的品德只會被人欺負。
所以!不考慮外部環境因素的理論,都是理想、空想,不切實際。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人德矣。
“解讀一下!”
“是!”曾子應道。
“《詩經》上說:‘身穿錦繡衣服,外面罩件套衫。’這是為了避免錦衣花紋大顯露。所以!君子的做人處世之不需要擺顯也會日益彰明;小人的做人處世之道彰顯於外只會日益消亡,讓人遺棄。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君子的做人處世之道才是所有人公認的道啊!”
“嗯!繼續!”樂歌心不在焉地應道。
“是!樂伯伯!”
《詩》雲:“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於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解讀一下!”
曾子解讀道:“《詩經》上說:潛藏雖然很深,但總會被發現的。所以!君子要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什麼愧疚,有沒有什麼惡念頭存於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於一般人,大概就是注意到了自身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嗯!很好!繼續!”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詩》雲,“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解讀一下!”
曾子解讀道:“《詩經》上說:看你獨自在室內的時候,是不是能無愧於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沒做什麼事的時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沒有對人說什麼的時候也是信實的。”
“嗯!很好!繼續!”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解讀一下!”
曾子解讀道:“《詩經》上說:進奉誠心,感通神靈。肅穆無言,沒有爭執。所以!君子在老百姓面前,不用賞賜老百姓也會互相對勉;不用發怒,老百姓也會很畏懼。”
“嗯!很好!繼續!”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於篤恭而天下。
“解讀一下!”
曾子解讀道:“《詩經》上說,弘揚那德行啊!諸侯們都來效仿。所以!君子做到篤實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嗯!很好!繼續!”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詩》雲:“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