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週六。
下午16時許,方鴻來到了仿生動力公司總部。
此刻,在該公司的一個測試場地上,方鴻跟仿生動力公司的創始人馬高遠以及一個招聘於西工大畢業的技術團隊在一塊。
「這是我們已經完成最終定型的仿生撲翼飛行器‘隼鳥1號",並且已經透過了軍方驗收標準,採購也已經提上日程了。」設計該產品的團隊負責人向方鴻介紹。
「這麼快?已經定型透過驗收了?」方鴻頗為驚訝,旋即從對方手裡接過隼鳥1號進行一番打量觀瞧。而那位技術團隊負責人繼續向他介紹道:「隼鳥1號的翼展76.5厘米,起飛重量285克,也就半斤多一點,大量採用了高分子新型材料,所以才會如此輕巧。」
方鴻不由得點了點頭,順手掂量了一下分量確實非常輕巧,那位技術負責人繼續說道:「……但是它可以依靠內建的電池飛行超過5個小時,重新整理了我們自己此前‘信鴿"這個型號所創下的3小時42分的世界記錄。」
聞言,方鴻倍感驚訝:「可以飛行5個小時?」
技術負責人點了點頭:「確切的說是5小時又19分37秒,能夠創造這個記錄,最大的突破就是在滑翔層面的技術進步,節省了大量能量。」
聽到這話的方鴻恍然大悟,難怪透過軍方的驗收標準了,升空可續航超過5個小時已經完全具備實用條件。
方鴻看向馬高遠笑道:「不愧是從西工大畢業走出來的團隊。」
旋即再次打量觀瞧手裡的「隼鳥1號」撲翼飛行器,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最像鳥類的人造飛行器。
與此同時,他旁邊的那位技術負責人進一步為他介紹:「它可以單獨控制一片翅膀來進行轉向機動,不但可以透過前搖臂摺疊機翼,還可以透過後舵機摺疊機翼,從而實現雙機翼在下拍的時候單側摺疊,賦予了它像鳥類一樣的方向機動性。」
「不但多處部位採用了基於鳥類關節的仿生設計,還配有多個位置感測器,可以讓機翼下拍的時間比上揚的時間更長,實現長距滑翔能力,從而大幅提高飛行效率和延長整體的續航時間。」
方鴻旋即詢問道:「可以飛一個看看?」
技術負責人點頭:「沒問題。」
就在這時,另一位技術團隊成員戴上了一套頭顯裝置,方鴻一看驚訝道:「可以用Ix來飛控?你們倒是挺快的……」
站在一旁的馬高遠微笑道:「Ix頭顯能夠在感知層面得到極大的增強,也省去了我們自己開發硬體,寫一個程式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了。」
方鴻很滿意地點頭:「挺好的,前些日子軍方就去了星宇科技,Ix軍用版不出什麼么蛾子,明年就會量產。」
這下輪到馬高遠驚訝道:「有這回事兒?」
方鴻再次點頭:「昨天還跟秦豐談了,你們之間要做好平臺整合聯動成體系化,後邊你這邊適配軍用版Ix裝置吧。」
在場的人都是核心人員,本身就參與很多機密事件,這些事情倒也不需要對他們保留什麼,就算不說他們也很快就會知道,而且Ix軍用版也不是什麼絕密級別的事項,本身就是要奔著常備化列裝的目標去的也根本保不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