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船這樣的超級龐然大物,排水量超過17萬噸級別,一年的產能幹到20條的規模,擱在外國同行的眼裡那隻能直呼瘋狂和不可思議。
但這就是東方大國的工業製造實力,世界10大造船廠東方大國佔了6家,算上核動力船舶集團公司躋身進入世界10大造船廠也是鐵板釘釘,那就是7家都在國內。
東方大國規模以上的船舶工業企業有1095家,東大的船企手持訂單量佔據全球造船業總份額的75%以上,造艦能力是阿鎂的67倍。
沒有錯,就是阿鎂的67倍,這就是東大如今的工業製造實力,
若是沒有這個工業底子,方鴻也不可能說出一年下水20條核電船的話來,能夠躋身進入世界前10大造船廠的另外6家船廠,都是具備製造核電船的能力,代工完全沒有問題。
實際上,造船業現在也是捲到爆,想想以前這個行業能有20%至30%的利潤率,而今只有2%、3%、5%的利潤率,可見有多捲了。
方鴻思量片刻沉聲說道:“到時候把訂單甩出去,讓這幾家大型船企參與代工競標,給他們一條船5%的代工利潤。”
不用想,在當前造船業的現狀,給出5%的代工利潤,那些船企都得搶著要代工,因為現在的造船業訂單的利潤普遍都達不到5%,甚至2%都有人接。
方鴻補充道:“為了防止他們卷的太狠,給他們5%的代工利潤不能減少,核電船這玩意不能卷價格,只能卷代工質量和交船效率。”
田嘉奕低眉不語,手沒有閒著,在默默地對方鴻的這些吩咐進行備忘。
如果不把代工利潤定死了,到時候參與代工競標的船企,為了能夠競標成功肯定會有船企報價4%的利潤就行了。
你報4%,他可能報3%的代工利潤。
不管誰中標都會給5%的代工利潤,那麼競標船企就肯定會在其它方面開卷,要麼卷代工質量,要麼卷代工船舶交付效率等等,這才是方鴻希望看到的。
一年下水20條的效率,122條核電船全部交付只需要用6年時間,至2027年完成全部下水,最末尾的一批也能運營23年至28年左右才會迎接空間光能電站的到來,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對於核動力船舶集團公司來說,讓出5%的利潤也完全可以接受,死守這5%的利潤,自己六年時間只能交付30條核電船,等於利潤要減少65%以上。
因為核電船最賺錢的不是造船本身的利潤,而是後續提供的維護保養,這還是旱澇保收的,下水的船越多,這一塊才能賺的更多,減少的65%利潤就是體現在後勤維護保養這一塊。
30條核電船維護保養費用和122條船的維護保養費用,那可是相差數倍的利潤,這個賬就算是小學生都知道怎麼算。
末了,這一塊的事宜做好了佈局,方鴻轉移到了新交所市場方面:“7月3日週五收盤之後,新交所市場調整交易機制新規意見稿的事情就釋出出去吧。”
田嘉奕點點頭:“嗯好。”
新交所上一次的重大革新是去年的退市新規,而今年調整交易機制又是一項重大革新,新交所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
此次調整7月份發個意見稿出來,讓市場有一個預期,具體的實施則是確定在10月份前後才會落地。
新規落地實施後,新交所市場就會由現行的機構T+3、個人中小投資者T+1的交易機制,調整為機構T+1、個人中小投資者單次T+0的交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