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此刻,田嘉奕不由得笑道:“訊息爆料出來並且輿情發酵之後,引起北鎂當地的無人機消費者們憤怒不已,也都無比希望DJI鯤鵬無人機能回來,甚至北鎂的主流媒體也助力發聲希望DJI鯤鵬能夠重回北鎂市場,挺魔幻的。”
擱誰看了阿鎂這場面都覺得魔幻至極,精分至極。
新聞訊息反傳回國內,國內的吃瓜網友們看到阿鎂的那些主流媒體都反過來求著DJI鯤鵬回去,也是倍感詫異,但更多的是暗爽不已,不少吃瓜網友們表示還是想看阿鎂之前那副桀驁不馴的樣子。
這時,方鴻淡淡地說道:“什麼魔幻不魔幻,要不是前天多部門通知對無人機產品出口管制,鎂媒體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態度?”
此番無縫隙銜接出口管制的通知,可不僅僅是要管整機,還包括了相關零部件。
這對於那些阿鎂本土的無人機品牌商而言,就算不說是天塌了也得急眼了,你這一管起來我還上哪去進貨啊,進不了貨我的無人機還怎麼組裝出來賣啊!
事實上,這其實只是部分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阿鎂內部對待DJI鯤鵬兩家企業的無人機產品的態度有著巨大的分歧。
有人希望徹底拉黑到底,但有人極力反對。
此前阿鎂的參義院就想直接徹徹底底全面禁了DJI和鯤鵬的無人機,但是遭到了6000多個北鎂強力機構的強烈反對。
沒有錯,大大小小的機構真的就有這麼多。
北鎂執法機構的無人機有90%都是來自東大的產品,其中主要是DJI和鯤鵬的產品,根本就沒有更好的替代品。
若是沒有這些產品的支援,當地的執法效率會大幅下降,執法成本會大幅攀升。
但凡有第二個選擇,阿鎂都不會在這個時候把DJI和鯤鵬重新開綠燈。
這就是硬實力了。
也是東方大國的工業生產規模決定的,規模龐大帶來了極低的邊際成本,比如主打民用市場的DJI無人機產品,其生產成本經過層層篩減可以達到非常低的成本。
小日子就有機構仔細調研過DJI無人機的總體結構成本,並且進行了拆解,結果發現在小本子境內售價150美元的小型無人機的綜合成本只有15%,著實讓他們大吃一驚。
如果套用在小日子本土企業進行研發製造的話,那麼僅僅是製造其中的部分零件,價格就已經超過了DJI相同功能產品的兩倍。
如果再加上人工等其餘費用,等到正品發售市場後,和DJI無人機相同功能的日產售價將會是DJI的6倍左右。
這種情況之下,相同功能產品和DJI無人機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可言,對於正常的消費者來說,兩款功能相同,但是價格相差5倍以上的產品,肯定會是去購買便宜的,而且是用腳投票。
而DJI無人機不論是價格還是各方面,目前其它國家的同類競品都無法超越,包括未來也是。
現在即便是出口端漲價了25%,依舊有著無與倫比的競爭力,依然有很大的漲價空間,哪怕在漲價25%的基礎上再漲價25%仍有巨大的競爭力,更別說當下因為黑天鵝衝擊,全球產能除了東方大國都斷產的情況下。
對於DJI來說,眼裡只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同為群星系的鯤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