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鎂立卡確實著急,東大都把“盾”搞出來了,但他們還沒有,非常著急。
是東大能防EMP攻擊而鎂軍防不了,東大先甩一輪EMP電磁脈衝攻擊,導致自己的先進武器裝備癱瘓,而對方開著J20、無人機群這些招呼上來,就只能用步槍應對,這無異於是降維打擊。
內地有一些人也“上當”了,痛心疾首的斥責星宇科技胡亂公佈這麼重要的技術,沒有一點國防意識。
這也是誤打誤撞,不過阿鎂立卡的人看到這情形更加覺得這論文靠譜,趕緊參考論文啟動逆向研究工程。
星宇科技發表的這篇論文同樣也被新能源領域的同行們所關注,但不同於阿鎂立卡的急迫感,新能源車行業的友商們對這項技術並不感冒,也沒打算跟著去研究。
因為大家都一致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玩意用在民用新能能源車上除了裝比之外沒什麼太大的實際作用。
道理也非常簡單,派的上用場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S3大戰全面開啟,甚至都開始互種蘑菇的程度,不然民用新能源車基本用不到。
跟著星宇科技研究這玩意兒,在友商同行看來是純純的浪費錢,額外的推高成本。
所以同行們不覺得星宇科技有這樣的獨門技術,能夠在新能源車身上帶來多大的市場競爭力。
那自然不會跟了。
再一個友商同行們沒那個錢這麼造作的呀,星宇科技每年砸那麼多錢進去看來是嫌棄經費太多花不完的節奏,這才搗鼓出了這樣的技術。
同行友商們的觀點倒也沒有錯,僅僅是從新能源車領域來看待這項技術確實顯得頗為雞肋和吃力不討好。
但是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可多了,首先一點便是軍事效益,這是可以迅速得到應用的,可以把這項技術整合到新一代的高精尖高價值的智慧化作戰裝備上。
除此之外,更大的應用場景就是太空探索了,未來的月球科研站基地都能派的上用場,要知道太陽才是電磁脈衝的最大製造者,而且是每到11年至15年左右成周期性的釋放太陽風暴。
地球尚且有地磁場的保護,只要太陽風不是過於爆表,基本上在地球軌道上執行的人造天體都沒什麼大礙。
但是月球沒有磁場,大部分時候也享受不到地球磁場的間接保護,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工技術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星宇科技突破的這項技術是點亮了未來大規模向深空擴張的一項前置科技。
包括以後在月球軌道上建造航天母港,乃至百年後在地月拉格朗日點L1點“天河城”的建造計劃也需要用這項技術,當然這都是起碼要到半個世紀後才會考慮的問題。
……
週末雙休日過後,6月10日週一。
A股市場如期開盤,受到週末雙休日的訊息面刺激,新證50指數競價高開。
主要因素就是星宇科技出了重磅利好訊息,網上討論的“等離子護盾”的話題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方鴻發了一條微博,內容雖然不多,但是讓人期待值拉滿。
他在微博裡面用了“王炸”和“穩了”之類的關鍵詞,不但強烈暗示星宇科技推出第一款新能源車的日子可能要來了,而且是王炸級別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