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了一會以後,他們在酒店接受了“音符”雜誌的專訪。
和另外兩個專訪相比,“音符”的專訪相對輕鬆一些,也不用面對鏡頭,林啟榮和潼潼可以自地坐著。
一把錄音筆放在桌子上,一場關於音樂的訪談就這樣開始了。
“我想先問潼潼,請問你學習鋼琴多久了?”
潼潼仔細想了一下,伸出一根手指頭,“一年。”
“一年就可以彈的那麼棒,真厲害呢。”
潼潼開心地笑起來,“大家都是這麼說的,不過我有努力練習呢,爸爸說了,只要努力練習,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是的。”負責這次採訪的記者孫紅香說道,“你喜歡錶演嗎?”
“喜歡啊。”潼潼說道,“我喜歡跳舞,也喜歡彈琴,我在好多地方表演過呢。”
“是嗎?真厲害呢,那你長大了想做什麼?”
潼潼歪著頭想了好一會,搖搖頭,“不知道。”
孫紅香轉頭看向林啟榮。
林啟榮摸摸潼潼的頭髮笑道,“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開心就可以了。
現在我只希望她以學習為主,慢慢積累慢慢成長,然後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
“你的意思是不一定要她走娛樂圈這條路嗎?”
林啟榮微微一笑,“誰知道呢?”
無論是他還是左悠然,對潼潼的培養目標,都不是以一個藝人為目標的,更希望她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家,在更高的藝術殿堂綻放光芒。
所以才會在鋼琴和舞蹈等方面進行高強度的練習,因為基礎打好了才可以厚積薄發。
只是這個想法暫時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我仔細總結了一下,從去年到現在,你已經創作、表演了不少作品,包括了歌曲、純音樂。
像《親親我的寶貝》、《故鄉的原風景》還有《需要人陪》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歡,傳唱率、下載量都非常高。
請問你是怎麼創作出這些作品的?”
“用心。”林啟榮指指自己的胸口回答道。
“把自己經歷的事情、感悟和心情融入創作之中,化為旋律和歌詞,出來的作品就是能夠感染人的作品,就是大眾喜歡的作品。
如果只是無病呻吟,堆砌華麗的辭藻,連自己都覺得噁心,怎麼可能讓大家喜歡?”
“比如《親親我的寶貝》,在潼潼出生後,看到她的第一眼,看到她朝著我笑的那個瞬間,我的心就被擊中了,心中滿是溫馨的感覺。
我期待著陪伴她慢慢成長,願意為了她做任何事情,於是便有了這首歌的原型,後來慢慢修改,就有了這首歌曲。
還有《天使》,也是從平時的生活中得到的靈感,孩子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天使啊。
關於《故鄉的原風景》這首曲子,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於那裡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
那時家裡很窮,但是我父母咬著牙把我供著上完大學,讓我有了一個全新的人生。
畢業後我基本都在滬市工作,沒怎麼回去過,去年再次回去時,發現父母已經是兩鬢斑白、蒼老了許多,和記憶中的無所不能的父母不一樣了。
當時我感觸萬千,就有了這首曲子的誕生。
思念故鄉,思念那裡的山山水水、炊煙裊裊,但更思念那裡期盼著自己回家的父母。”
說到這裡,林啟榮眼眶有些溼潤了,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他的父母為了他都是無怨無悔地付出了所有。
這份恩情,又豈是一點點錢就可以報答的?
也許一輩子都無法報答完。
採訪他的孫紅香也沉默了下來,等他情緒平和一些才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