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這兩萬西軍去打幾十萬方臘義軍?
不誇張的說,哪怕方臘用十個拼死他一個,都能把這兩萬人馬給拼光了。
到那時,方臘老辦法一用,又能裹挾上百萬大軍,而种師道可就沒有兵馬可用了。
所以,真實的兵力相差得實在是太過懸殊了,种師道肯定是能打,也不會去打,因為他實在是損失不起。
而這還只是兵力方面。
還有一個麻煩——糧草。
种師道也好,种師中也罷,這次為了快點到達荊州,全都只是攜帶了少量的糧草輜重。
那點糧草,种師道和种師中在路上就快吃光了。
而洪州城中,也沒剩下多少糧草。
种師道和种師中兩部加一起,包括洪載那兩萬兵、五萬民夫,這就是十七萬張嘴。
如果這十七萬張嘴全都在洪州固守待援,那就得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所以,种師道才只留种師中率領五萬人馬在洪州,而他則帶著七萬大軍、五萬民夫出去找個糧食多的地方打一打,看看能不能把糧草的問題給解決了。
有洪載這個叛徒在,种師道很輕易的就知道了,方臘控制的那些城池當中,哪個糧草比較多。
最終,种師道選擇了江州城。
种師道選中江州城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盧邁擔心江州城會出現被宋軍團團包圍起來攻打的局面,因此在洪州城裡囤積了大量的糧草。
第二個原因是,一個入口怎麼都沒有兩個入口保險。
第三個原因是,走洪州就只能走陸路,糧草輜重不好運輸,而走江州就不同了,糧草輜重可以順江而下,方便運輸。
第四個原因則是,在一沒糧草,二沒援軍的情況下,种師道真不敢孤軍深入。
總之,打下來了饒城之後,种師道派人將饒城中的糧草物資全都押運到洪州城去,同時給种師中送去了一封密信,上面只有兩個字——江州。
然後就出現了,种師道和种師中夾擊江州城的一戰。
奪下了江州城以後,种師道立即在江州佈防。
作為一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將,种師道肯定不會選擇將所有人馬都撤入江州城中固守待援。
——种師道將六千精銳騎兵分成兩支,給其中一支出了一道命令,准許他們去荊州的任何一處地方籌糧,然後就將這三千來去如風的馬軍給放進荊州了,在那之後种師道才率領另外三千精銳馬軍和所有步軍進入江州城固守待援。
而洪州的种師中,應對的措施,幾乎是跟种師道如出一轍……
……
再說方臘。
得知自己被种師道這個老匹夫給耍了以後,方臘勃然大怒,揚言,捉到种師道以後,就將种師道剝皮抽筋。
與此同時,方臘手底下的一眾謀士,開始事後諸葛亮的給方臘分析,丟了洪州和江州對他們永樂朝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其實,現在哪還用得著別人分析,方臘自己都能把形勢看得清清楚楚。
洪州和江州丟了以後,宋軍肯定是要從這兩條通道進入浙西的。
到那時,他方臘的地盤就是首當其衝,甚至可以說,什麼時候等他打光了,才能輪到李存上。
換而言之,現在他方臘和李存的位置完全調換了過來,是他方臘要跟趙宋鷸蚌相爭,李存變成了坐山觀虎鬥,甚至是最後得利的那個漁翁。
方臘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