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想了之後,趙佶就原諒了童貫。
又想了想,趙佶將已經寫好的令譚稹就地免職押解進京的詔書給銷燬了。….
——經歷了剛剛想要換帥一事,趙佶突然意識到,譚稹還不能撤職,否則萬一都快七十歲了的童貫有個閃失,那他手上連個能代替童貫統兵的人都沒有,這怎麼行?
……
這天,王黼興沖沖地來到延福宮中向趙佶稟報:「官家,大捷!巨寇濟州人宋江於二月攻取淮陽軍後,從沭陽乘船致海州,宋江率眾登岸後,海州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宋江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隻鉅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亦被焚,退路斷絕,宋江見大勢已去,受張叔夜招降,宋江一夥被我大宋一網打盡
,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這一帶匪患已基本清除。」
宣和元年,宋江聚眾三十六人在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轉戰京東西路的青州、齊州至濮州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宋江一夥四處流竄,到處燒殺搶掠,歷時兩年多時間,為害不小。
不過,宋江一夥屬於流寇,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這樣的流寇雖然也會給趙宋的統治帶來一定的危害,但因為他們始終沒有割據一方,其實是成為不了趙宋的心腹大患的。
因此,趙佶君臣雖然也對這夥逃竄了兩年多的寇匪很頭疼,但卻從來都沒有重視過他們,因為他們跟準備割據東南的方臘和李存根本沒法相比。
可話又說回來,在這個大宋剛剛遭遇大敗的時期,宋江一夥被剿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趙佶緊張的情緒和振奮大宋計程車氣。
趙佶下令,張叔夜加任為徽猷閣直學士,改任濟南府知府。
王黼趁機說道:「宋江一夥本為梁山濼漁民,因不滿朝廷將梁山濼收為朝廷所有,而聚眾造反,其賊皆擅水戰,童宣撫為大江所困數月,一籌莫展,不若派宋江一夥去助童宣撫一臂之力?」
童貫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在蔡京還在位的時候,時稱蔡京為「公相」,稱童貫為「媼相」,稱梁師成為「隱相」。
如今「公相」已經致仕,梁師成的政敵就只剩下「媼相」童貫。
話說,梁師成和童貫鬥了已經不知多少年,兩人代表一文一武,可以說是宦官的巔峰對決,至於真正逼反宋江那夥梁山濼漁民的原大內總管楊戩和繼楊戩大內總管之位的李彥以及趙佶的貼身太監張迪等,其實都還要稍遜梁師成和童貫一籌。
而王黼先不說需要梁師成為他提供趙佶的種種資訊,以便王黼能開卷考試,坐穩他這個宰相之位,必須得幫梁師成對付童貫,他本人其實也看不貫童貫那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神態,除此之外,他也記恨童貫不讓他把手伸向軍隊。
不過,王黼也知道,現在的趙宋離不開童貫,尤其是目前這個動盪的時期。….
因此王黼不敢正面與童貫作對。
——因為這容易給趙佶留下他這個宰相不知顧全大局的印象。
可話又說回來,要是不給童貫找點麻煩,那王黼也就不是王黼了。
所以,王黼提議讓宋江一夥去增援童貫,這哪裡是想幫童貫,其實就是想借著此事給童貫上一上眼藥。
只可惜,趙佶已經原諒了童貫,王黼這次枉做小人了。
一計不成,王黼又生二計。
在趙佶同意了讓宋江一夥去找童貫報道了之後,王黼又道:「今東南匪患已迫在眉睫,值此關鍵時刻,萬不可叫樞密院雜事分散了童宣撫精力,以至戰敗,不若由崇國公復領樞密院,官家以為如何?」
崇國公鄭居中,是趙宋的老臣了,早在大觀元年至大觀四年,鄭居中就官拜同知樞密院事和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至政和七年他再拜知樞密院事,他甚至還當過一段時間太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