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聽見呂洞賓說”總只能入有形,有形的說教就象筏子度人過河,上了筏子不等於就到了目的地。這個筏子終究被遺棄此人方能超登彼岸,若一味乘筏瀏覽,守而不棄,終究會架不住風浪的來臨而變利為害。”
便心想,師父,這個比喻簡直太過形象了!不過這元神要如何修練呢?既然元神這東西,這麼厲害,能出神入化,上天入地,到時候自己要是救天狼星君的話,可不要的就是元神出竅麼?要是元神出竅修練好了,自己就能修練聚魂術。
想必元神要比魂魄高階多了,只有元神能召喚甦醒的話,想要修練聚魂術,恐怕就沒有自己想象的這麼難了吧,到時候師父恐怕也會認認真真的教自己,怎麼修煉聚魂術了。
想到這翾楚,就覺得救出天狼星君,指日可待,這簡直是太好了!
翾楚笑道:“師父,其他的,我聽不懂,也不想再多聽什麼,我就想知道到底如何修煉,才能召喚元神甦醒呢?”
蕭天樞笑道:“翾楚你說你沒事吧,你現在聽都聽不懂,你還想修煉,聽不懂的話就連這些理論知識都搞不明白,到時候豈不是容易走火入魔嗎?”
呂洞賓笑道:“談到修煉元神的技術可能,其根據主要是人身本體就是一個和諧的小宇宙開放巨系統,人體自身的陰陽全備,五行相生,唯一能打破這種和諧的因素就是人的本心,唯一能促進這種和諧昇華的也是人的本心。這就象古人所說的:“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先後”“悟則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流”。人本身具備佛性然而識心生垢,明鏡蒙昏,見性者還當從識心下手修起。”
又說:“這種和諧和昇華就是利用人身具備的開放系統中的精華諸神,透過一定的方法使其打通和維持與大的宇宙天地間有一個永久的通道外丹的形成。這個通道提供給人體一個能量供給,比較起常人來,修煉出通道的人就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當然此處所說的“取”和“用”都不是本心所為,而是聖人所云“無為”之治。治的是整個人體有形的一面。現代練功人中出現的自然“辟穀”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蕭天樞說:“聽說,人在修煉中出現的自然不想吃東西,但精神卻越來越好,時間長的可達數年之久。經過科學實驗記載證實的也有幾百天的情況。這種不食而能生存下去的現象在醫學上是解釋不通的。由於醫學對於人體能源的來龍去脈是封閉性的分析,而“辟穀”造成的結果卻是開放性的。人是可以排開食物的渠道而直接從宇宙間獲得能源的?”
呂洞賓笑道“當然人為的“辟穀”與自然狀態的“辟穀”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儘管看起來是被動的,其實質卻是主動的,因為領先的是自我潛在意識神的作用;前者看起來是主動的,實質卻容易導致人走到被動的一面去。因為人心對於整個身體的狀態和其需要不可能全知無遺,顧此失彼就是被動的開始。“無為”治人體有形的一面是古人倡導的修煉方法。”
又說:“想要修練元神,便又搞懂魂魄,這裡有個故事,正一真人居鶴鳴山洞,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陽和之氣也;一名爽靈,陰氣之變也;一名幽精,陰氣之雜也.若陰氣制陽,則人心不清淨;陰雜之氣,則人心昏暗,神氣闕少,腎氣不續,脾胃五脈不通,四大疾病系體,大期至焉.旦夕常為,屍臥之形將奄忽而謝,得不傷哉?夫人常欲得清陽氣,不為三魂所制,則神氣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縈,長生可學。”
趙升稽首,再拜,叩頭,伏問:何以制御得陰雜之氣,使清和之氣降矣?升欲謹敬行之,導接生靈牢固,朽敗之徒,免幽魂所侵逼矣.
真人曰:復坐告汝,夫人身最貴天地,委形三元真氣之所戴,若合三氣百神,而不至於死.夫三魂者.第一魂胎光,屬之於天,常欲得人清淨,欲與生人,延益壽算,絕穢亂之想,久居人身中,則生道備矣;第二魂爽靈,屬之於五行,常欲人機謀萬物,搖役百神,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第三魂幽精,屬之於地,常欲人好色,嗜慾,穢亂昏暗,耽著睡眠.爽靈慾人生機,生機則心勞,心勞則役百神,役百神則氣散,氣散則太清一氣不居,人將喪矣;幽精欲人合雜,合雜則厚於色欲,厚於色欲則精華竭,精華竭則名生黑簿鬼錄,罪著,死將至矣.夫人重色慾,必昏邪穢亂,不避三光,四明,雷霆,神察,為四司所錄,五帝所責,延累九玄七祖,父母長居幽途,榮祿長生不可睹矣.
趙升驚起,請始其源狀,則得屍敗之徒見乎全生之道。
正一真人曰:胎光本生始青元君聖母之宮,每降正月七日;爽靈本生於太一之宮,降於七月七日;幽精生於太極陰宮,降於十月五日.皆以本降之日,上詣本宮受事,送人善惡,謂之三魂會日.此日,是本會之日,亦更小攢會三日.胎光以甲子日上,爽靈以庚申日上,幽精以本命日上,言人善惡災難非禍.若三魂不相制御,歸本宮,各言人清淨不生惡狀,則魂常不離人左右,神氣雄壯,百神隨從,所為無不從其善願,幽藹絕對,四司莫能書其罪狀,災害,陰邪,疾病不敢輒近其形體,吾為汝備述,謹而行之,真道立見。
正一真人曰:夫修道攝生,常以清旦日未出時,叩齒,三呼三魂三遍,夜欲臥,亦三呼,咒曰:
胎光延生,爽靈益祿,幽精絕死,急急如律令.每日如此,魂不離人左右,飛災橫禍,惡鬼凶神不能為害,遊夢變怪杜絕房寢.每於此前上三日,下三日,隔宿潔淨恭肅,清齋三日,沐浴拜章,言功謝罪著善,即爽靈幽精不能強制真一元氣,道可易求。
正一真人告約趙升曰:行之勿得不常,存之勿得不精,常精者,道人之志也。